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并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勇敢和自信的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 (2)语言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掌握并运用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学生能够找出并理解“我”在表演前后的心理变化,培养逻辑思维和情感分析能力。 (4)审美创造:学生能够通过创设情境,仿写一段心理活动,提升审美感知和创造力,体会文字表达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仿写一段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理解紧张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原文。 教学方法: 讲述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老虎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这个动物吗?(生:是老虎!) 师:谁来说说老虎有哪些特点或本领呢?(学生自由发言,例如:老虎会捕猎、跑得快等。) 板书课题:《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一定觉得很奇怪吧,“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有趣的故事。(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真实的老虎图片并与文中“窝囊的大老虎”对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遇到喜欢的内容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主阅读,确保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 2. 检查读书情况,了解读书效果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段落?(生轮流朗读自己选择的段落) 3. 概括主要内容 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提示语:我扮演一只大老虎,但演砸了……)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在学校的一次演出中扮演了一只大老虎,但由于种种原因,表演并没有成功,最后“我”感到非常失落的故事。 4. 读准词语 出示词语: 演技 撤换 砸锅 笨拙 逗乐 殷切 半晌 豁虎跳 撇嘴 羡慕 角色 四脚着地 直冲脑门 露脸 哄堂大笑 窝囊 糨糊 亏得 窟窿 比划 将就 打瞌睡 接连不断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 师:这些词语大家都认识吗?谁来试着读一读?(生轮流认读词语,教师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5. 理解词语 师: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趣或有印象?为什么? 生:我觉得“豁虎跳”很有趣,因为它让我想到了老虎在跳跃的样子。 师:那么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含义?试着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猜测它的意思,并想想是否有其他同义词可以替代。 例如:“豁虎跳”是什么意思?(生:可能是模仿老虎的动作。换成“模拟老虎跳跃”)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 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出示生字“囊、露、羡、角、殷、撇、啊、霉、亏、哄、拙、唉”。 师:我们来一起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吧。谁能给大家出出主意? 生:可以用拆字法记“囊”,上面是“乃”,下面是“口”和“儿”。 2. 书写指导 教师出示生字“班、殷、段、俩、练、套、裤、逃、亏、挖、撤、堂、砸、锅”。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写这几个汉字。注意笔顺与结构。“段”的第一笔是撇,别写成横;“段”、“练”、“裤”都是左窄右宽。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书写练习,并关注正确的书写姿势。 四、细读课文,体会心理变化 1. 找出表现“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所有描述“我”心理变化的句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