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6976

4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294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古代诗歌四首》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4年8月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推进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2.学生能够品鉴诗中的意象(日月、杨花、子规等),理解其象征意义,进而感受诗歌意境美。 3.聚焦诗眼,知人论世,借助助读资料,进一步理解诗人生平,感受诗意,推进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 4.感受诗词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品鉴诗中的意象(日月、杨花、子规等),理解其象征意义,进而感受诗歌意境美。 教学难点: 1.聚焦诗眼,知人论世,借助助读资料,进一步理解诗人生平,感受诗意,推进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 2.感受诗词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 真实情境 金秋十月,学校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诗词展会。今年的展会主题是“与诗相约,四时不同”,展会拟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四首古代诗歌放在中心展区,现邀请同学们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展会中,帮助展会顺利开展。 1.我是朗读者:朗诵诗歌·感受韵律 2.我是鉴赏师:品鉴意象·描绘意境 3.我是讲解员:聚焦诗眼·知人论世 请大家做好准备,参与到诗词展会中吧。 任务一 我是朗读者:朗诵诗歌·感受韵律 1.回顾单元所学,设计朗读脚本 诗词展会拟设置一处朗读亭,前来参展的同学进入朗读亭即可聆听诗词朗诵音频。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前任务单中的“朗读要素标记符号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诗歌朗读脚本的设计。 朗读设计脚本: 诗歌易错读音韵脚重音、停连、语调感情基调 呈现范例: 诗歌《观沧海》易错 读音沧cāng 碣jié 澹澹dàn 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xiāo sè 幸xìng韵脚《观沧海》是古体诗,不讲求押韵重音 停连 语调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感情 基调慷慨激昂、刚劲豪迈 【设计意图】以“诗歌朗读脚本”搭建支架,温故知新,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朗读设计,并通过朗读设计对诗歌情感有初步感知。 2.开展朗诵比赛,选出最佳朗读者 请各小组根据设计好的朗读脚本练习朗诵并进行比赛,其他同学根据朗读评价量表为朗读者们进行评分,得分最高者荣获“最佳朗读者”称号,并推荐其为朗读亭录制一首古诗。 朗读评价量表 评价角度具体要求满分得分读音字音准确,吐字清晰15节奏有恰当的停顿,轻重缓急合适15语调语调有升降的变化15语速语速有快慢的变化15情感饱含情感,配以恰当的神态40 【设计意图】通过过程性评价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朗读实践中加深对诗歌含义的理解。 任务二 我是鉴赏师:品鉴意象·描绘意境 1.圆中见日月,感知意象 诗词展会入口处需要展示一幅画,负责绘制的同学正在进行画面创作,请你猜猜,他画的是哪首诗呢? 预设: 学生A:他画的是《次北固山下》,因为诗中有一句“海日生残夜”,这个圆代表着“海日”。 学生B:我觉得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个圆是“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月亮。 明确:两位同学说得的都有道理,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四首古诗里都有一个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日月”,还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里的“夕阳”都可以用圆圈来表示。这四首诗有一个共同的景物———日月。 明确意象的概念: 【设计意图】用一个圆串联起四首诗,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