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Middle Ages 中世纪 15世纪 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 (395—476) 东罗马帝国延续 (395—1453) 罗马帝国分裂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辉”和“光芒”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中古时期的欧洲 近现代 中古时期 古典时代 新航路开辟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一、西欧封建社会 概况 (1)建立: (2)基本特征: “蛮族国家” 战争频繁 社会动荡 将领分封土地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破产农民需要庇护 心灵需要抚慰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文化)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 (1)原因: 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思考:根据材料和图示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原因、目的 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2)目的: 维护统治 (3)内容 封君 封臣 提供土地与保护 效忠 服兵役 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 名义上最高统治者 农民 提供农耕土地 服劳役和耕种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古西欧谚语 这段话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 (1)封君和封臣之间互有义务———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封君要善待并赏赐封臣,保护封臣的正当权益;封臣也必须宣誓效忠封君,对封君的命令不能有丝毫违背。 (2)封君与封臣的关系通过一套特定仪式来明确和维持,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政治契约 臣服礼 【学思之窗】“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西方社会史》 ①以土地为纽带 ②等级森严 ③双向权利义务 ④契约意识 ⑤只对直接领主负责,层级间相对独立 (4)特点 材料:在这民生凋敝、暴力肆虐、劫掠横行的时代,地方的力量就是最有效的力量。…地方自治虽然并不意味着王权的丧失,但却意味着国王“声称”拥有的权力通常比他实际拥有的权力更大。 ———《欧洲中世纪史》 据材料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5)影响 (1)积极:为王权加强、建立中央集权提供可能性 (注意:没有中央集权,落后于中国秦汉时期) (2)消极: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导致西欧王权软弱 比较项 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不同点 社会性质 统治纽带 统治方式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相同点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以土地为纽带,靠契约/宣誓效忠来维系 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 层级间相对独立,不可越级统治 天下共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都是有条件分封;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层层分封,等级秩序森严;地方割据分裂 天下共主 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 思考:封君封臣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 政治经济单位—相对独立、封闭 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基层自治组织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1)庄园概念 领主城堡 教堂 马厩 谷仓 磨坊 领主自营地 自由农份地 农奴份地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