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0028

九下13短文两篇 谈读书 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04-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2522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九下,短文,两篇,读书,课件,36张
  • cover
(课件网) 谈 读 书 弗朗西斯·培根 1.理解文章思路,体会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2.品析文中的句子,了解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目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你们知道哪些与书有关的名言名句呢?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字词积累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怡情:使心情愉快。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 要诀:重要的诀窍。 傅彩:涂上色彩。这里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学究:指迂腐的读书人。 范之:衡量、检验。 培根;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随笔》是其在文学方面主要的著作,共58篇开创了英国文学中随笔这一特有的体裁。 知识就是力量。 他有一句震惊世界的名言: 走近作者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的中心话题为《谈读书》,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呢? 读书目的 读书态度、方法 读书作用 谈读书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得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态度、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的作用。 理清层次 立论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研读赏析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怎样理解这句话?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指出了读书的三种目的。“足以怡情”指的是读书可以培养自己对某一方面知识的兴趣,以至全身心地投入,陶冶个人的情操;“足以傅彩”指的是读书可以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精华,进而用这些精华去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谈吐富有文采,这正是读书对个人修养的重要价值;“足以长才”指的是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增长自己的才干。 读书目的 正面阐述其好处: 反面指出其偏向: 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以及分别适合于不同的场合) (然而读书好学也并非完全没有坏处。) 费时过多—易惰、藻饰过多—则矫、凭条断事—学究 开门见山说目的: 人情练达之人可以处理生活琐事,然而统筹全局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两者相较,自然好学深思更好。 既然不能完全凭条文断事,如何避免学究故态?———要诀就是经验补读书之不足 【比喻论证】 总结:书籍的作用并不能通过书籍本身告诉你,而在书外,只有通过亲身体验观察才能获得书中的智慧。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