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1082

课外古诗词诵读6 贾生 课件(共31张PPT)-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57543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外,七年级,2024,统编,语文,初中
  • cover
(课件网) 贾 生 新课导入 说起李商隐,大家一定都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实际上,他的诗词多是与爱情有关,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贾生》,却一改常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不一样的李商隐。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培养赏析诗歌的能力。 壹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用贤于正道的行为,反映晚唐的社会现实。 知识链接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贰 初读诗歌 诗歌朗读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歌大意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诗意: 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 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咨询,征求意见。 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人能比。 诗歌大意 诗意: 可惜深夜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而是关心鬼神之事。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惜。 徒然。 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指百姓。 叁 诗歌解读 诗歌解读 “宣室求贤访逐臣”一句中的“求”“访”二字写出了文帝对贾谊的什么态度。 首句的一“求”一“访”(咨询),仿佛在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可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扬的。 诗歌解读 “可怜”是可惜、可叹的意思,在这里是作者托古讽今,借汉文帝求访贾生“不问苍生”而“问鬼神”的史实,嘲讽了为人君者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无道,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解读 “可怜夜半虚前席”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 诗歌解读 如何理解“不问苍生问鬼神”中的“不问”与“问”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 诗人没有点破,而是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 诗歌解读 这首诗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简要分析。 欲抑先扬 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