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3269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25867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课,中古,时期,欧洲,课件,26张
  • cover
(课件网)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欧洲地区:分西欧和东欧。 这个时期的西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国南北朝 5世纪 中国明朝 15世纪 中世纪(中古时期) 公元476年 西罗马灭亡 东罗马(拜占庭) 帝国继续发展 公元1453年 东罗马(拜占庭) 帝国灭亡 5-15世纪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中古时期的欧洲 目 录 CONTENTS 壹 一、灰色迷雾 ———西欧封建社会 二、暗中有光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三、千年帝国 ———拜占庭与俄罗斯 光 暗 共 生 · 多 元 共 存 问题2:结合材料,探讨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问题1:西欧封建社会建立的背景、时间和基本特征 问题5:说说基督教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统治地位的表现。 问题3:庄园中的耕地分为几种?哪些人经营耕种,他们之间的权力与义务关系如何?分析庄园的特点及性质。 问题4:根据课后探究材料,比较农奴和奴隶的异同,说明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快速阅读课文“西欧封建社会”,思考以下问题: 一、灰色迷雾:西欧封建社会 “当原住在中国北方的北匈奴被东汉王朝击败而举族西迁引起欧、亚民族的连锁型大移动时,日耳曼诸部落(也有斯拉夫人、匈奴人等)大规模南下的‘民族大迁移’浪潮也就涌动起来……持续了两个多世纪的日耳曼人的“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与如火如荼的奴隶、隶农起义交相涤荡,最终摧毁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有力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与转型。”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1、背景:5世纪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古代史 近代史 476年 14-15世纪 中世纪史 一、灰色迷雾:西欧封建社会 (1)时间:5———15世纪 (2)形成背景: ①西罗马帝国灭亡 ②日耳曼民族大迁移 (3)基本特征: ①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②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 ③文化:基督教会 2、概况 日耳曼人,他们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 一、灰色迷雾:西欧封建社会 3、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1)形成条件: (2)内涵: (3)义务: ①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 ②公元8世纪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一、灰色迷雾:西欧封建社会 帝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给予土地和保护 给予土地和保护 提供农耕土地 效忠和提供军队 效忠和服兵役 服劳役和耕种 封君 封臣 军队+效忠 土地+保护 政治契约 ①以土地的封赐为基础和纽带; ②双向的权利义务; ③严格的等级性; ④层级间相对独立; (4)特点: (5)影响: ①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一、灰色迷雾:西欧封建社会 【课堂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相同点: 不同点: 1.有条件的分封:权利与义务(且相互交织) 2.目的:维护统治 3.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都分土地 1.时间不同 2.维持形式不同: 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 不可越级统治 4、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 含义: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