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中、日近代改革比较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中国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顽固派力量强大,也没有发动广大群众,仅仅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去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所以本题选选D。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联系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及日本政体特点,不难回答。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3.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答案:B 解析: 分析:材料中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都是近代历史上重要的改革,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把握三个历史事件的共性。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中、俄、日近代改革比较,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4.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体现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5.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丢掉改良幻想,应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 D.可以走法、美革命之路 答案:C 解析: 分析:A、B两项在中国行不通;C、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历史经验”之意的是C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6.戊戌变法运动和明治维新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是( ) ①逐步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 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③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 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所反映的发展趋势是指资本主义的发展,①②③是两者的共同点,④不符合史实。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中、日近代改革比较,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7.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 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 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 ) A.全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