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5909

4.4.2 数学归纳法的综合应用(课件+学案+练习,共3份)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9150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4.2,必修,选择性,2019,苏教版,3份
    4.4.2 数学归纳法的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1.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中的一些简单问题.2.能归纳猜想,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问题. 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n≥2,n∈N*). 反思感悟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四个关键 (1)验证第一个n的值时,要注意n0不一定为1,若n>k(k为正整数),则n0=k+1. (2)证明不等式的第二步中,从n=k到n=k+1的推导过程中,一定要用归纳假设,不应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接给出不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对第二类形式往往要先对n取前k个值的情况分别验证比较,以免出现判断失误,最后猜出从某个k值开始都成立的结论,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时成立,得n=k+1时成立,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放缩法等. 跟踪训练1 求证:+++…+>(n≥2). 二、归纳—猜想—证明 例2 在数列{an}中,a1=1,a2=,且an+1=(n≥2,n∈N*),求a3,a4,猜想an的表达式,并加以证明. 反思感悟 (1)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探索与正整数n有关的未知问题、存在性问题,其基本模式是“归纳—猜想—证明”. (2)“归纳—猜想—证明”的基本步骤是“试验—归纳—猜想—证明”.高中阶段与数列结合的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跟踪训练2 已知数列,,,…,,…,计算S1,S2,S3,S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前n项和S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三、整除问题 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N*时,f(n)=32n+2-8n-9能被64整除. 反思感悟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的关键是证明当n=k+1时,代数式可被除数整除,一般利用构造法,构造出含有除数及n=k时的代数式,根据归纳假设即可证明. 跟踪训练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奇数时,xn+yn能被x+y整除. 1.知识清单: (1)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2)归纳-猜想-证明. (3)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 2.方法归纳:数学归纳法. 3.常见误区:从n=k到n=k+1时,注意两边项数的变化.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时,第一步应验证不等式(  ) A.1+<2 B.1++<2 C.1++<3 D.1+++<3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5n-2n能被3整除”的过程中,n=k+1时,为了使用假设,应将5k+1-2k+1变形为(  ) A.5+3×2k B.+4×5k-2k C.(5-2) D.2-3×5k 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an(n≥2),而a1=1,通过计算a2,a3,a4,猜想an等于(  ) A. B. C. D. 4.观察下列不等式:1>,1++>1,1+++…+>,1+++…+>2,1+++…+>,…,由此猜测第n个不等式为_____(n∈N*). 4.4.2 数学归纳法的综合应用 例1 证明 (1)当n=2时,左边==, 右边=1-=. 显然<,所以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2,k∈N*)时,不等式成立, 即+++…+<1-, 则当n=k+1时, +++…++<1-+ =1- =1-<1-=1-.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对任意n≥2的正整数,不等式都成立. 跟踪训练1 证明 (1)当n=2时,左边=>0=右边, ∴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2,k∈N*)时,不等式成立. 即++…+>成立. 那么当n=k+1时,++…+++…+ >++…+>+ =+=, ∴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由(1)(2)可知,不等式对一切n∈N*且n≥2时成立. 例2 解 ∵a2=, 且an+1=(n≥2), ∴a3===, a4===. 猜想:an=(n∈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正确: (1)当n=1,2时易知猜想正确. (2)假设当n=k(k≥2,k∈N*)时猜想正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