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复习旧知 在这首诗里面,最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 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孤寂、十分冷清的背景下,有一位诗人,他独自垂钓于凄寒寂寞的江雪之中,他就是柳宗元,一位失意的文人、一张失意的面孔。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可久居 ( ) (2)蒙络摇缀(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 (4)日光下澈( ) (5)斗折蛇行( ) (6)往来翕忽( ) 2、翻译句子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复习旧知 在这首诗里面,最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 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孤寂、十分冷清的背景下,有一位诗人,他独自垂钓于凄寒寂寞的江雪之中,他就是柳宗元,一位失意的文人、一张失意的面孔。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可久居 ( 停留) (2)蒙络摇缀(蒙盖) (3)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4)日光下澈(穿透) (5)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6)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2、翻译句子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作品上10只3毫米左右的螃蟹落在白色的沙粒上。 作品上六只平均0.7毫米的熊猫放在绣花针针孔里。 根雕 竹雕 核雕 牙 雕 7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导入 核舟记 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预习思考 器皿( ) 贻( ) 有奇( ) 箬( )篷 糁( ) 髯 ( ) 椎( ) 髻( ) 篆 ( ) 章 诎 ( ) 衣褶( ) 两膝( ) 二黍 ( )许 袒( )胸露乳 矫( )首昂视 右趾( ) 壬( )戌( ) 钩画了( )了 mǐn yí sǎn jī ruò 学习字词 rán chuí zhuàn qū jì zhě xī shǔ tǎn jiǎo zhǐ rén xū liǎo 朗读并翻译课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 以至鸟兽、木石,罔不 因势 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 大苏 泛赤壁云。 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用,拿 做。这里指雕刻 无不、全都 模拟 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顺着,就着 直径 曾经 赠 应当是,大概是。 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 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明朝有个有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 、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大概刻的是苏东坡乘船在赤壁之下游览的情景。 1.本段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哪个 文段从哪三个方面来介绍匠师技艺的高超? 奇巧 学习第一段 (1)能以径寸之木 (2)为宫室、器皿、人物、鸟兽、木石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核舟雕刻的主题是什么? 雕刻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雕刻材料体积微小 表现的范围极广(雕刻内容丰富) 雕刻者构思精巧,惟妙惟肖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 覆 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 糁之。 同“又” 零数、余数 大概,大约 高起 是 覆盖,遮蔽 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表约数,左右 宽敞 开,推开 相对 用颜料等涂上 起 慢慢地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用石青 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高度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