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八角楼上》 《朱德的扁担》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补充资料 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 族英雄。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 联军第三军第二团团政治委员, 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不 幸被捕,1936年8月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1岁。 补充资料 学习活动一: 1.自主学习:自由选择鱼骨图中的一个内容,尝试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划横线。(只划不写) 2.同桌交流:说说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送给赵一曼一 个粗瓷大碗 粗瓷大碗又"丢”了,通讯员急得直叫 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 让通讯员还 回去。 倒掉高梁米饭,盛 了半碗野菜粥。 赵一曼却笑着。 1.为什么赵一曼要把满满的一碗高粱米 饭倒回去,盛起半碗野菜粥? (苏昊扬、 仇湘怡、林沐晨、邵子辰、胡思宇...... ) 2.赵一曼明明需要这个碗,为什么一定 要通讯员还回去? (黄一诺、 章彦希、沈佳颖......) 3.赵一曼是真的“丢”碗了吗?(刘宇 泽......) 4.炊事员为什么眼含泪花、却不吭声?(罗芸熙、冯悦然、张宇涵、刘宇恒...... ) 5.这个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黄诺......) 6.赵一曼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许佳萱......) 感人之处 为什么赵一曼要把满满的一碗高粱米饭倒回去,盛起半碗野菜粥? 默读课文5—8自然段,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语句,并读一读。 3 4 5 6 7 8 9 10 11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梁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梁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梁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梁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1.这个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2.赵一曼明明需要这个碗,为什么一定要通讯员还回去? 3.为什么赵一曼要把满满的一碗高梁米饭倒回去,盛起半碗野菜粥? 4.炊事员为什么眼含泪花、却不吭声? 5.赵一曼是真的“丢”碗了吗? 6.赵一曼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学习活动二: 1.自主学习:自由选择一个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语句,找一找原因。 2.小组合作:把你找的答案说给小组成员听,说说你从圈画出的关键语句中感受到什么,并试着用朗读读出来。 1.赵一曼明明需要这个碗,为什么一定要通讯员还回去? 2.为什么赵一曼要把满满的一碗高梁米饭倒回去,盛起半碗野菜粥? 3.赵一曼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1.赵一曼明明需要这个碗,为什么一定要通讯员还回去? 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