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 命题人: 考试时长:80分 分值:100分 一、积累和运用 1.为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之美,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以“赏诗歌之韵,悟诗意生活”为主题的语文学习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赏诗歌之韵】下面是主持人的发言稿,请你帮忙校对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在诗歌的浩瀚宇宙里,诗人的笔触蕴藏着无尽的创造力,一旦灵感迸发,那份喷薄而出的情感,便能在顷刻间点亮读者的心灵世界。诗歌,它不屑置辨于世俗的喧嚣,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展现着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它拥有千均之力,能以最简约的文字,勾勒出震撼人心的画面,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与共鸣。 1.请确认讲稿中加点字的读音。 (1) 喷薄 (A. pēn B. pēng) (2) 顷刻 (A. qīng B. qǐng) 2.校对发言稿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不屑置辨__ (2)千均之力__ 【解诗歌之心】下面是一位同学关于诗歌主旨情怀的演讲稿,请补充完整。 3.在诗歌的深处,隐藏着一颗跳动不息的心,它超越了物质的诱惑与世俗的纷扰。范仲淹以(1)“_____,_____”诉说了他和征人们一种家和国不能兼顾的矛盾心理(《渔家傲·秋思》);宋濂以(2) “_____,_____”表明了他满足于从学习中获得而非物质条件带来的快乐(《送东阳马生序》);辛弃疾以(3) ”_____, _____”表达了想要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和雄心壮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诸葛亮以(4) “_____,不宜异同”强调了处理事务、评判功绩过失时,应秉持公正之心(《出师表》);舒婷以“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5)_____”,表达了对旧束缚的挣脱和对新希望的拥抱,展现了一颗自由之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诗歌之心,是情感的海洋,是思想的火花,它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 【品诗歌之美】为了更好地品读诗歌之美,同学们搜集了如下资料。请你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在诗歌中,有金戈铁马的边塞生活,有富丽堂皇的阁楼宫殿,有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②读诗并不是附庸风雅。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读诗,汲取诗歌中的音乐之美、情感之美。③读诗不能断章取义,而要在诗歌广袤的意境之海中游弋,让它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④不仅诗歌是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4.第①句中的“金戈铁马”是_____(短语类型) 5.第②句的复句类型是_____。 6.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 【颂诗歌之情】 7.学校话剧社同学准备在革命烈士纪念活动中朗诵表演《革命烈士诗抄》中的两首诗,请你对他们进行指导。 诗歌 朗读建议 形象感知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1)应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朗诵这两首诗 呢 ( 填 序 号 ) A.明快而婉约 B.缓慢而慷慨 C. 自然而深沉 (2)这两首诗表现出革命烈士们 的形象。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二、文言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