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学业诊断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10:45———12:00)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做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第4页表格内。 1.有学者指出,山西省境内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圆腹底斝、鬲的原型可追溯到内蒙古中南和冀西北,彩绘龙纹与红山文化有关,扁陶壶序列的近亲只能到山东大汶口文化寻找,俎刀更要到远方的浙北杭嘉湖去攀亲”。据此可知() A.中原文化向全国各地辐射B.中华文明呈现出多源特征 C.早期国家推动了文化发展D.早期文明间存在交流融合 2.春秋中后期,晋国政权逐渐被六卿所控制,在六卿相互争斗中,赵鞅宣布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这一政策的实施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遭到废除B.分封体制得到了新发展 C.社会成员身份渐趋平等D.传统政治秩序受到冲击 3.汉武帝时设置刺史,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监察守、相两千石官和强宗豪右。东汉光武帝时,刺史成为比郡高一级的行政长官,可以处理地方政务,可不通过三公直接上奏皇帝。刺史职能的变化()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 C.抑制了豪强大族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4.西魏是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定都长安,朝政一直被权臣宇文泰控制。宇文泰利用地处关中的地缘优势,宣称自己是西周的嫡系继承者,按照《周礼》官名改革官制,发布文告模仿《尚书》文体。宇文泰此举意在() A.继承前朝的政治制度B.争取汉族士人政治认同 C.推动鲜卑政权封建化D.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5.法律篇目的排列有内在的规律,它体现了立法者对各项内容及其关系的认识。《唐律疏议》的篇目与以往法律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惩治官吏违法失职的法律在前,镇压老百姓相关的法律在后。这种编排体现了统治者() A.轻刑慎行,赢得民心B.出礼入刑,德法兼治 C.正风肃纪,从严治吏D.鉴往知来,休养生息 6.北宋时,城市及农村各级市场发展繁荣,商税在国家整个税收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然而,这对于朝廷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最终政府建立了严密而完备的专卖制度,成为宋朝最大的商人。“杯水车薪”主要是由于() A.政治制度设计缺陷所致B.重农抑商政策日趋强化 C.商业活动脱离官府监管D.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7.王阳明提出新四民论,认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四民无高贵卑贱之分,商人“虽经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新四民论() A.冲击了儒学的主导地位B.提升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 C.旨在推翻传统伦理秩序D.折射出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 8.19世纪70年代,驻英公使郭嵩焘的日记寄回总理衙门刊刻。日记中有研究西方的治国之道、科学技术及引进先进设备的建议,多为开明之举,却遭到国内守旧派的群起攻击。郭嵩焘黯然回国郁郁而终。当时,遭受攻击的官员不只他一人。这些现象说明() A.中体西用思想遭到否定B.外交体制变革不合时宜 C.近代中国转型面临阵痛D.东西文化之争不可调和 9.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对此,孙中山认为,清廷在当时的变革不是要建构一个现代国家而仅仅是自强。孙中山旨在强调() A.全面变革体制是时代使命B.推翻清廷统治是当务之急 C.社会变革方式亟需新突破D.旧制度制约清政府的变革 10.下表为1840~1911年间洋货消费的情况。“洋货”一般指外国商船运来的海外物品,多为欧洲商品。据此可知() 时间 消费风气 洋货种类 1840~1870 炫耀性消费洋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