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2606

2.2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382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大战中的插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大战中的插曲》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课文。这一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研习”任务群,这个任务群重点学习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了解英雄事迹,感受爱国情怀,领略革命精神和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并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材在选择性必修上、中册各设计了一个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习单元。上册第一单元(即本单元)以实用性的作品为主,主要反映“伟大的复兴”这一人文主题,先让学生从特定叙事中切身感受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领会革命领袖对社会斗争的深刻思考,懂得要尊重革命传统,珍惜今天的生活,陶冶情怀,坚定自信,树立远大的志向。《大战中的插曲》选自《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卷网-2007年版),该文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以聂荣臻为代表的晋察冀抗日军民,在残酷、激烈的战争环境中,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救助失去父母的两个日本小女孩的事情。 教学目标: 学习回忆录的特点,梳理故事情节。 通过朴实无华的细节描写,概括形象,感受伟大革命家的胸怀。 3. 通过研读聂帅写给日本军官的信,感受八路军的作风、思想和精神,以及对于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 合作探究聂帅救孤的意义,体会中华民族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探究中国革命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难点:1. 通过研读聂帅写给日本军官的信,感受八路军的作风、思想和精神,以及对于战争的认识和态度。 2. 合作探究聂帅救孤的意义,体会中华民族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探究中国革命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提到抗日战争,如果让大家迅速说三个有关词语,大家会想到什么?生灵涂炭、血雨腥风、流离失所、哀鸿遍野……老师相信大家都能概括得很好。那对于这场历时14年的艰苦卓绝的全民抗日战争,大家有多少了解呢? 在战争的背后,还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它们就如同战争中的插曲,表现出了人性温暖的一面。比如聂荣臻将军就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回忆了百团大战井陉煤矿战役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这件事直到现在,依旧被人津津乐道。这是怎么回事呢?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战线拉得太长,各种战略物资紧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的方略,加紧了对沦丧区矿产资源的掠夺。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源源不断地为日寇提供燃料。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了八路军首要的攻占目标。此次破袭战不但打击了日军,解放了3000名矿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的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需要半年,这对物资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的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标题“大战中的插曲”的“大战”指的就是这场战役。 整体感知,知人明事 任务一:本文是作者的回忆录,回忆录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阅读课文,思考概括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明确:本文记叙了百团大战井陉煤矿战役中聂荣臻将军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失去父母的两个日本小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 任务二:回忆录有“三亲”原则,即亲历,亲见,亲闻,因而我们可以从回忆录里,看到作者真实的形象。请大家回想一下:这件事最打动你的或者给你印象最深刻地方是哪里,从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大家可以用这样一个句式来表达:我从文中哪里读出聂荣臻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聂荣臻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是一位慈善仁义、和蔼可亲、宽厚细心的将军。 补充资料 (补充聂荣臻资料)聂荣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