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2657

第二章 微专题二 内环境的结构识别、跨膜分析及组织水肿原因(课件 学案,共2份)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日期:2025-05-1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5847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章,稳态,必修,选择性,2019,苏教版
          内环境的结构识别、跨膜分析及组织水肿原因 一、内环境相关图解识别 局部组织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技巧 例1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①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等物质 B.①②④在成分及含量上不完全相同 C.若③中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例2 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 C.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D.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①和② 二、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在不同的条件下,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中的水分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现象。原因分析如下: 例3 癌症晚期的病人往往会出现全身浮肿现象,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机体摄入水量过多 B.代谢缓慢而导致营养过剩 C.血浆中蛋白质减少,渗透压降低,由血浆渗入组织液中的水增加 D.组织液中的水大量渗入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膨胀 例4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不会使②中液体增加的是(  ) A.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 B.班氏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引起淋巴管阻塞 C.慢性肾炎病人长期出现蛋白尿 D.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三、物质进出内环境的“穿膜”层数 1.消化道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小肠黏膜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组织细胞(1层)=7层。 2.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 例5 人体内,外界空气中的O2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到达组织细胞并被利用,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A.8层 B.9层 C.10层 D.11层 例6 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被人体所吸收,再通过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并转化为组织蛋白的过程中,至少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 A.13 B.8 C.7 D.14 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如图为人体某器官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均是④ B.若该器官是肺,则运动状态下的O2浓度a处高于b处 C.某病原体感染导致①所在管道的盲端堵塞,可导致⑥总量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 D.若该器官是肝脏,则饥饿时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 2.(2023·徐州高二期中)如图表示内环境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①②③组成 B.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就不会患病 D.③渗回②的量多于渗入①的量 3.(2023·扬州高二期中)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蛋白质和Ca2+含量均高于组织液 B.若图中③→②过程受阻,则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NaHCO3可与①中的乳酸反应,使①的pH稳定在7.35~7.45 D.①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被氧化分解,葡萄糖至少穿过了3层磷脂分子 4.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等方面 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