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3939

【课堂无忧】5.17 环境变化以后 课件(48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5-05-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4205833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堂,无忧,5.17,环境,变化,以后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17.环境变化以后(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科学思维:※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探究实践:※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态度责任:※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重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难点 教学内容 本课是本单元第三课,在学生认识了生物的共同特点,探究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之后,从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发生改变使生物面临挑战入手,借由一个个典型事例使学生深刻感受非生物环境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巨大影响。本课学习内容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探究不同性质的环境变化对生物有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的生存,人类正采取措施降低破坏性影响,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到现代科技的两面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 本课教学内容由四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认识缓慢而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使生物演化出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和身体变化,认识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活动二,认识人为原因造成的非正常的自然灾害对生物造成的严重危害。活动三,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入,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人类在开发和建造的同时,依据生物的生活习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其生存环境,借由鱼道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评估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这是生命科学和技术与工程的结合。活动四,拓展活动,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针对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如何修建铁路,提出自己的评估方案。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多媒体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学习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 1.观察同一种动物不同季节的变化。 (1)雷鸟会变换羽毛颜色。 夏季的雷鸟 冬季的雷鸟 雷鸟生活在北极附近,它们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四季换羽,羽色多变,春夏为灰褐色,秋季为黄栗色,冬季为雪白色,在不同季节始终与环境保持一致。 (2)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夏季的麻雀 冬季的麻雀 麻雀分布极广,它们是典型的留鸟(不随季节变化迁徙)。夏季,天气炎热,麻雀的羽毛稀疏,体型瘦小;到了冬季,由于天气变冷,麻雀会长出厚厚的脂肪和羽毛,以抵御寒冷。 (3)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北极狐生活在北极地区,北极狐毛皮既长又软且厚,所以北极狐能忍受严寒。冬天全身毛色为雪白色,仅无毛的鼻尖和尾端为黑色,春季至夏季逐渐转变为青灰色,夏季毛色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 夏季的北极狐 冬季的北极狐 2.观察同一种植物不同季节的变化。 (1)秋季,一些树木的叶子会变黄、飘落。秋天到了,一些草本植物地上部分会发黄枯死,由埋藏在地下的茎或根来越冬。一些木本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或红),逐渐枯萎、飘落,通过落叶进入冬眠状态来增强抗寒能力。 (2)猴面包树靠粗壮的树干蓄水来度过旱季。 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干旱的热带草原上,它的树形壮观,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由于猴子和狒狒都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称它为猴面包树。猴面包树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减少水分的蒸发,它的枝头经常是光秃秃的,一旦雨季来临,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拼命”蓄水,一棵猴面包树能蓄两吨多的水。 3.总结。 有些动物通过改变身体的羽毛、毛色以及脂肪含量等,以适应季节的变化。植物也是这样,春天随着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