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夫·托尔斯泰 1.理清写作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探究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情感态度。 2.学习本文通过外貌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欣赏他人的内在美。体会托尔斯泰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文学大师的崇敬之情。 颊(jiá):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 粲(càn)然:笑时露出牙齿的样子。 黝黑(yǒu hēi):多形容人的皮肤黑。 禁锢(jìn gù):束缚,限制。 器宇(qì yǔ):气概、风度。 酒肆(sì):酒馆。肆,铺子。 锃亮(zèng liàng):形容闪亮耀眼。 侏儒(zhū rú):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犀(xī)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滞留(zhì liú):停留不动。滞,不流通。 愚钝(yú dùn):愚笨,不伶俐。 蒙昧(méng mèi):愚昧,不懂事理。 盎然(àng rán):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轩昂(xuān áng):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胆怯(qiè) :胆小,缺少勇气。 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藏污纳垢(cáng wū nà gòu):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粗制滥造(cū zhì làn zào):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黯(àn)然失色: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和光彩。也指心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类作品《三大师》《人类群星闪耀时》等。 人物链接:列夫·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托尔斯泰》(《三作家》)。1928年茨威格访问苏联,当时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茨威格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为揭露社会现实、反对农奴制所做出的努力,深深地折服于他卓越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茨威格回国后便写了此传记,表达了他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这篇人物传记就像一幅用文字绘就的人物肖像图,设喻精巧,层层推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速读全文,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引导: 1.概括人们见到托尔斯泰前后的认知。 2.勾画或概括各段的中心句 (提示: 语段的中心句一般在其首句或尾句) 【参考答案】 1.见到托尔斯泰之前: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沉肩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见到托尔斯泰之后: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 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拜访者见到托尔斯泰之前,他们坐火车、乘马车长途跋涉而来,和我们一样满怀期待地希望看到一个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的人物,然而见到的却是一位矮小敦实、长相平平的人,无一例外都感到非常失望。 小结: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具有巨大的反差。这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及待客方式。 2. 第1段 须发的特点 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形) 第2段 面部的各个部位 第3段 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