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蛟龙”探海 1.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境体验等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多样化的表达技巧。 3.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蛟(jiāo)龙:古代传说中指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文中指我国的载人潜水器。 憧憬(chōng jǐng):向往。 浩瀚(hào hàn):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或繁多。 宏(hóng)图:远大的设想;宏伟的计划。 矗(chù)立:高耸地立着。 瞩(zhǔ)目:注目。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淋漓(lín lí)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许晨,当代著名作家。他擅长以宏大的叙事和细腻的笔触展现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其作品往往充满了时代气息和正能量,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想象一下,你正在“蛟龙号”中,透过观察窗,你会看到怎样的深海奇景呢 除了学习课文,同学们还可以查找或阅读与海洋探索或科技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它展现了奇幻的海底世界和天马行空的科学幻想;刘慈欣的《三体》,它以宏大的宇宙观和奇特的科技想象著称。同学们还可以观看一些关于海洋探索的纪录片,如《蓝色星球》。 【合作探究】 “深海传奇”之脉络探寻 1.假如你是一位纪录片导演,要为“蛟龙”探海制作一部纪录片,你会如何梳理故事线呢 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蛟龙号”海试的主要过程。 过程 时间 具体内容 前期准备 2009—2011年 2012年6月3日 “蛟龙号”海试团队乘坐试验母船“向阳红09号”由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穿过长江吴淞口,奔赴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所在海域 海试当天情况 6月24日清晨 北京时间4时20分—9时07分 2.在这个“深海传奇”中,有哪些关键节点让你印象深刻呢 请找出文章中重要的时间点和事件,分析它们对整个海试的意义。 【参考答案】 1.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1 000米、3 000米、5 000米深潜海试均获成功 奔赴海试地点 海试地点天气不佳,时而风雨交加,时而电闪雷鸣,但周密严格的探测表明,天气条件会逐渐好转,且海面以下完全具备试验条件。海试现场指挥部下定决心按时下潜,海试团队举行简短的出征仪式,三名潜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身着蓝色潜航工作服,与大家相互击掌后进入潜水器 下潜过程与结果 “向阳红09号”试验母船上的现场指挥部紧张有序,监控屏幕不断显示水下各种数据,扬声器中不时响起“蛟龙号”潜航员和水面控制人员之间沉着冷静的通话声。潜航员叶聪报告“蛟龙号”已经坐底7 020米。这是中国载人深潜创造的最新纪录,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2.示例: 关键节点 事件 意义 2009— 2011年 “蛟龙号”分别进行1 000米、3 000米、5 000米深潜海试并成功 为2012年冲击7 000米深潜奠定了基础,展示了我国在载人潜水器研发方面不断进步的技术实力,也体现了我国对深海探索的坚定决心 2012年 6月3日 “蛟龙号”海试团队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 标志着“蛟龙号”7 000米深潜海试正式开始,开启了这场“深海传奇”之旅,展现了我国对科技探索的积极行动和投入 2012年 6月24日 北京时间 4时20分 决定下潜,举行出征仪式,试航员进入潜水器开始下潜 尽管面临恶劣天气条件,但海试团队凭借科学的探测和坚定的信念按时下潜,体现了他们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出征仪式增强了仪式感,也展示了团队的信心和决心 2012年 6月24日 北京时间 9时07分 “蛟龙号”坐底7 020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象征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我国科技的强大实力 2012年 6月24日 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