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劝学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2.梳理故事情节;揣摩人物语气,分析人物语言,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明确刻苦治学对于提高自己学识的重要意义,做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第1课时 卿(qīng):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朋友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历来被尊为典范的著作,这里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博士:官名,始设于战国时期,西汉中期之后专掌经学讲授。 邪(yé):语气词,同“耶”。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 过:经过。 今者:如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更:另外,再。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明白事理、事势。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和散文家,世称“涑水先生”。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后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后任尚书左仆射(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新法,不久辞世,谥号文正。 《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全书294卷,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司马光在该书中也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故命名为《资治通鉴》。 史书体例: 编年体———《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纪传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合作探究】 读·英雄初印象 1.初读感知(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2.据示例,判断句子朗读的语气和句子蕴含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示例: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è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2.示例一:“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鼓励、劝导的语气) 示例二:“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后一句要重读强调) 示例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体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示例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表现出吕蒙的自豪,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译·英雄微剧场 1.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小组代表接龙翻译课文,老师强调重点字词) 2.梳理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古今异义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及鲁肃过寻阳。 即更刮目相待。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3)一词多义: 当 见 事 (4)特殊句式: 非复吴下阿蒙。( 否定判断句:非…… ) 译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句:蒙以军中多务辞 ) 译为: 结友而别。[省略句:(与蒙)结友而别] 译为: (5)语气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3.划分层次,复述故事 【参考答案】 1.重点字词示例: 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官名,始设于战国时期,西汉中期之后专掌经学讲授。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历史。乃:于是,就。及:到,等到。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见事:明白事理、事势。 译文示例: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