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7346

《何时蓝天常在》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2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8024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何时蓝天常在,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高一年级《何时蓝天常在》教学设计 学科 地理 姓名 年级班级 高一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问题研究 《何时蓝天常在?》 课时数 1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危害 2.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人为与自然原因 3.对比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治理案例的异同 二、思想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 “综合思维” 分析地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2.掌握 “比较法” 归纳不同案例的差异 三、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角度) 区域认知:结合我国区域特征分析大气污染的区域性差异 综合思维:从自然、人文多要素综合分析污染成因 人地协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理解污染治理的长期性 课标 教材 1.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大气污染的成因与防治措施(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问题研究) 2.教材分析:本节通过三个资料引导学生从 “现象 — 原因 — 治理” 递进式探究,强化 “地理实践力” 与 “人地协调观” 学情 分析 1.已有知识:学生已掌握大气组成、大气运动等基础知识,对雾霾等污染现象有生活感知 2.学习难点: ① 综合分析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 ② 理解污染治理的复杂性与长期性 3.教学策略:结合生活案例(如京津冀雾霾)、对比分析(伦敦 vs 洛杉矶)降低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理念:学为中心、双基生根、思维生长、素养生成、人格成长 要素: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七步:情境引入、问题导学、新知探究、深度学习、当堂应用、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引导探学用结拓) 三段:教、学、评 四分析:课标教材、重点难点、学情基础、教学方法 六设计:用时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两反思:学生活动反思,目标达成度反思 一核心:学生活动和集中练习时间≥15分钟(关键底线) 集体备课(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步:情景引入(3 分钟) 播放短视频《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十年攻坚》 提问: 从 “雾霾锁城” 到 “蓝天常在”,我国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 “蓝天” 曾是奢侈品? 第二步:问题导学(2 分钟) 明确探究任务(板书): 大气污染的特点与危害(资料一) 我国污染严重的原因(资料二) 发达国家治理经验(资料三) 我国 “蓝天常在” 的路径(讨论) 第三步:新知探究 1——— 资料一:大气污染及其危害(8 分钟) 活动 1:阅读教材 P48 资料一,完成表格 问题 1:概括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危害 学生回答:特点(区域性、多样性、危害性);危害(健康、生态、经济) 教师总结:大气污染具有 “时空分布不均、多污染物叠加、危害滞后性” 的特点 问题 2:讨论影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小组讨论(3 分钟):结合中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分析 板书归纳: 自然因素:静稳天气(冬季逆温)、地形封闭(四川盆地) 人为因素:燃煤(北方冬季取暖)、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 第四步:新知探究 2——— 资料二: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10 分钟) 活动 2:分类教材 P49 原因 问题 1:对原因分析归类 学生活动:用不同颜色笔标注自然 / 人为原因(教师投影学生答案) 问题 2:补充其他原因 引导思考: ① 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占比高(如河北钢铁厂) ② 技术水平:污染处理技术落后 ③ 政策执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 “散乱污” 企业屡禁不止 第五步:深度学习 ——— 资料三:发达国家治理案例(10 分钟) 活动 3:对比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与伦敦烟雾事件 问题 1:人为原因有何不同? 学生对比:伦敦以燃煤为主,洛杉矶以机动车为主 问题 2:解释治理时间差异 小组辩论(4 分钟): 正方:机动车污染涉及技术升级(如催化转化器),周期更长 反方:燃煤污染可通过行政手段(如限煤)快速控制 第六步:当堂应用与讨论(5 分钟) 案例分析: 2023 年河北某钢铁厂因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