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陶罐和铁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在教学时,“以读为本”,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理解“奚落”,让学生知道一切是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而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陶罐和铁罐对话的部分,通过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学生在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及性格特点。理解本课阐述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讲道理。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实物或图片,课件制作。 学生准备:预习、自学课文。查字典或工具书理解词语:朴素、奚落、懦弱、相提并论、和睦相处、恼怒。 学生阅读课后链接《北风和太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激趣导入 1.谈话引题:(教师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没有实物也可以用图片)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同学们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摸一摸,说一说这两个罐子各自有什么特点。(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同学们都说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 3、认识陶罐:陶器是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两个罐子,它们是国王橱柜里的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还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从实物入手,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发现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文本产生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导语:孩子们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你们认识他们吗?谁来说说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果我不小心把它们摔到了地上会怎么样?那么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陶罐和铁罐》(激发学生猜测课文两人之间发生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扎实字词 1.出示学生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圈一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者结合上下文,弄明白词语的意思。 (3)画一画:用“____”和“ ———分别标记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同桌可以分角色读一读。 2.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1)学生认读词语。(出示词语) 陶罐 骄傲 谦虚 懦弱 恼怒 价值 识字方法交流: 指导书写。 “骄、傲、谦、懦、捧、代、价”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 “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横钩。 (4)重点指导。 “尘”上部分的“小”没有钩;提醒学生“尘”是前鼻音。 “捧”和“棒”比较识记。提醒学生“捧”和“棒”是后鼻音,读者字音。 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范写重点生字后,让学生练习书写,师巡回指导。 展示优秀作业,引导评价。 (5)通过课前查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把不懂的词语弄明白,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按照提示的要求自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