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竹,闻水声,如鸣珮( )环,心乐( )之。 (2)近岸,卷( )石底以出,为坻( ), 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 )拂( )。 (3)佁( )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 (3)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日光下澈 (6)影布石上 (7)卷石底以出 (8)伐竹取道 3.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 今义:表示应允、认可 (2)不可久居 古义: 今义:居住 (3)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从此处到彼处 (4)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辨析下列一词多义词。 (1)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2)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3)清 以其境过清 清水尤清冽 (4)为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5)而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5.解释下列加点的活用词。 (1)从小丘西行 (2)心乐之 (3)下见小潭 (4)近岸 (5)皆若空游无所依 (6)潭西南而望 (7)斗折蛇行 (8)犬牙差互 (9)凄神寒骨 6.翻译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默写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潭边树蔓优美姿态的句子是: , , 。 (2)、《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 , 。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小鱼呆然不动的句子是: , , 。 (4)、《小石潭记》中写潭中小鱼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的句子是: , , 。 (5)、《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 。 8.文学常识填空。 柳宗元,字 ,唐代著名文学家,是“ ”之一。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有所寄托。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也可为此“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心乐之 (2)佁然不动 (3)伐竹取道 (4)以其境过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 整体感知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四段的主要内容。全文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12. 内容理解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13. 语句理解“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写作手法作者在第 2 段是怎样写鱼的 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移步换景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