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19 新课标湘教版必修二 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 课时1 结合实例,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意义。 解读: 掌握影响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 运用实例,分析城镇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课程标准 人地协调观 理解合理规划聚落空间形态的意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综合思维 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城镇内部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因素。并能结合环境因素、经济因素,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区域了解聚落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掌握城镇土地利用方式及功能区的一般特点。 地理实践力 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理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探究区城镇规划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乡村是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到2019 年年底,港澳台暂不计算在内,我国共有城市684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93个,县级市387个,另有建制镇21013 个。 情境导入 1.读图 2-1、图 2-2、图 2-3,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2. 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其空间布 局特点。 城市的房屋高大,农村的低矮;城市的道路宽敞而平整,农村的道路狭窄而不平;城市的灯光亮度大,农村的亮度小;城市的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农村的公共设施数量与类型少……镇介于二者之间。 情境导入 3.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乡村演变成城市的基本动力有: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乡村演变为城市,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以下变化:以农业用地为主变为以非农业用地为主。建筑密度增大,高度增大、层数增多。建筑除向高空扩展外,还向地下空间扩展,地下还建设有如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建筑,还设有市政管道如上水道、下水道、消防管道、煤气管道、电线、电缆等。道路增多,纵横交错,类型各异,网线密集等。 01 城乡土地利用 02 城乡空间结构 目录 contents 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城乡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方式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农用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耕地 养殖水面 草地 林地 农田水利用地 我国川西平原的某村落局部景观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我国江苏南京化学工业园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我国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景观 城乡土地利用差异 乡村土地利用 城镇土地利用 乡村土地利用 类型:以农用地为主 作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城镇土地利用 主要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 作用: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城乡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耕地和居住用地,因为乡村的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城镇中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读图 2-4,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 1.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 城乡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读图 2-4,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