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 探究性实验需掌握实验的设计过程,利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并且提出实验的不足。 考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 ■考点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 ◇典例1:(2024九上·柯桥月考)学完盐的性质,小明对常见的盐产生浓厚兴趣,于是开展了家用果蔬洗盐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碱性溶液可使残留在果蔬上的农药毒性降低。 ②家用果蔬洗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氢钠,部分含有氯化钠。 (1)【设计实验】 实验一:探究某果蔬洗盐溶液的酸碱性。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 ,说明果蔬洗盐溶液碱性。 (2)实验二:探究某果蔬洗盐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加入过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反应后再向其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请你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结论 。 (3)【反思评价】实验二中加入过量稀硝酸,若要证明此时溶液呈酸性,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填字母)。 A.氧化铁 B.氢氧化钠 C.氯化钾 (4)小红同学认为可将实验二的稀硝酸改为稀盐酸,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1)红 (2)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果蔬洗盐中含有Na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果蔬洗盐中不含NaCl (3)A (4)不合理,改为稀盐酸后溶液中会引入氯离子,无法验证果蔬洗盐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解析】(1)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2)根据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会产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分析; (3)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4)根据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分析。 【解答】(1)果蔬洗盐溶液碱性 ,则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2)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会产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果蔬洗盐中含有Na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果蔬洗盐中不含NaCl 。 (3)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加入氧化铁可证明溶液呈酸性,A正确;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溶液呈酸性,B错误;氯化钾与酸不反应,C错误。 (4)将实验二的稀硝酸改为稀盐酸, 会引入氯离子,干扰氯化钠的验证,所以改为稀盐酸不合理。 故答案为:(1)红;(2)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果蔬洗盐中含有Na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果蔬洗盐中不含NaCl ;(3)A; 不合理,改为稀盐酸后溶液中会引入氯离子,无法验证果蔬洗盐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变式训练1: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现温度会影响菠菜呼吸作用的强度。于是他们对“菠菜在哪一温度下呼吸作用最强”进行实验探究。 (1)选择下列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器材:如图所示的恒温箱(温度可调节)、装置甲(塑料袋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电子天平,若干新鲜菠菜。 (2)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因此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也可以通过比较实验前后菠菜质量减小的快慢来判断呼吸作用的强弱。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用电子天平称取50克新鲜菠菜,将其放入不透明的装置甲中,扎紧袋口,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CO2含量a%. ②将装置放置在10℃恒温箱中4小时后,再次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CO2含量b%。计算出a%与b%的差值。 ③将恒温箱的温度调整为20℃、30℃、40℃,换用长势相近、质量相等的新鲜菠菜重复上述步骤。 ④比较不同组别装置甲内二氧化碳含量在实验前后的差值,确定差值最大的一组,在其实验温度附近设置更小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