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1012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该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72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 cover
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思维能力:提取主要信息,了解古诗内容。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借助图片或视频,仿照古诗写写自己眼中的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走进古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喜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看图片猜古诗的游戏好不好? 2.出示古诗蒙层,擦除猜古诗。(《静夜思》《赠汪伦》《小池》) 3.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杨万里写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贴课题) 板块二、抓住要素,读懂诗题 1.说说你从题目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2.指名说。 预设:我读懂了“净慈寺”,这是一个地方。(出示净慈寺:净慈寺是西湖边上一座著名的寺庙,这座寺中有一口特别大的钟,每到傍晚就会响起,因为这座寺庙背靠南屏山,所以每当这口钟响起的时候,就加“南屏晚钟”) 预设:我读懂了“林子方”,我觉得他是一个人。(对,林子方名叫林妍,是杨万里的朋友,当时他要到福州任职,诗人杨万里来送他。) 预设:我读懂了“晓”,就是早晨。对,晓,就是天刚亮的时候,也可以说是早晨,你读懂了时间。 3.谁能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说:早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块三、学情诊断、初读古诗 1.出示作业中的朗读数据和生字数据。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这首古诗,这是朗读的声音,我们来听一听,看来同学们读的还不太好,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古诗的录音,跟着录音读一读。 2.自由读古诗;指名读古诗,边读边划节奏线。 这里有三个生字,注意把后鼻音读好。(出示毕竟、映) 这里还有两个要求会写的字,我们一起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这两个字都带有草字头,这两个字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的荷花。 3.指导写好这两个字。观察、范写。 再把这首诗读一读。竖版来读,师生合作。 板块四、同桌互学、自主理解 1.读好了古诗,我们还要了解诗的意思,平时我们都有什么好方法来理解古诗呢?(看插图、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2.请你用上自己的方法,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 3.学生汇报: 预设:我读懂了( )。师评价。 4.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指名说说。 板块五、教师导学、读出画面 1.如果把这首诗读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将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前两句诗。 2.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句诗中写的是什么时候的西湖呢?(夏天的西湖) 3.这夏天的西湖和其他季节的西湖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季节的西湖。(出示:春天的西湖、秋天的西湖、冬天的西湖)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其他季节的西湖。(指名说) 4.这其他季节的西湖都已经很美了,诗人却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夏天的西湖一定是最美的,这是在带着感叹和赞美来说的,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你该怎样读这句诗呢?请你带上赞美的语气来读。加上一个“啊”字,赞美的语气会更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啊!) 过渡:这六月的西湖到底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揭开六月西湖的神秘面纱。 5.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这样的诗句,你眼前出现了哪些景物?(无穷的荷叶和美丽的荷花) 6.出示:一片荷叶和一朵荷花。假如你是画家,你将如何画出这美丽的画面呢?请你在你的平板上画一画。指名一个学生上台画。 7.出示学生的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指名说) 8.出示画面,就是这样特别的荷叶,它特别在连接水天,仿佛就到了天边,这说明荷叶非常多,非常密。密密层层、挨挨挤挤,一片挨着一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