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 探究性实验需掌握实验的设计过程,利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并且提出实验的不足。 考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 ■考点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 1、科学探究六步骤 (1)提出科学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2)建立假设:建立猜想或假设是对探究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的一种设想,即对背景材料的实验目的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要以陈述句的形式进行表述。 (3)设计验证方案:制订计划是科学探究的中心环节,本环节计划得科学、周密与否,直接影响着探究活动的成败。 (4)收集事实证据: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或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证据,或用图表的形式将收集到的证据表述出来。 (5)检验假设:对事实或证据进行归纳、比较、分类、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断事实、证据是肯定了假设还是否定了假设,并得出正确结论。 (6)交流: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流和讨论。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控制变量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他变量不变。 (2)类比法:从熟悉事物的属性中推论出不熟悉事物具有相同属性的方法。 (3)等效替代法:将一些难以观察测量的量用其他同类型量替换。 (4)转换法:将不易研究测量的量用有因果关系的量来体现。 ■考点二 实验方案的评价 一、科学实验探究题考点 1、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 (1)种子:籽粒饱满。 植物:同种植物,生长状况相同。 动物:健康状况、性别、年龄基本相同。 (2)数量相同且一般为多个。 2、实验设计时需要遵守的原则 (1)对照原则:设置对照,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2)等量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量相同。 (3)单一变量原则:要研究量为唯一变量,其他量控制相同。 (4)平行重复原则:实验的对象(样本)尽量多一些。目的是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3、多次实验的目的 (1)为了得到一个结论: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为了得到一个数据: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提出问题:研究对象与变化因素是否有关呢?(疑问句) (1)……和……是否有关? (2)……因素对……的影响? 5、建立猜想或假设【表述格式(注意“可能”两字)】 (1)……可能受……的影响。 (2)……可能和……有关。 6、实验结论 (1)在.......相同时,........怎样........怎样。【相同因素条件下,研究对象和变化因素有关时,应具体写出两个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相同因素条件下,研究对象和变化因素存在何种规律。7、实验方案的评价(不足之处) (1)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缺少对照实验。 (2)没有遵循等量原则? 答案:每次实验应加入等量的试剂。 (3)实验样本选择1个而不是多个? 答案:样品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规律。 (4)实验次数只有一次,没有重复实验? 答案:只有一次实验,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规律。 (5)对比实验中有两个变量? 答案:存在两个变量,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6)实验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实验器材选择是否合理、实验数据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 ■考点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 ◇典例1:(2025七上·余杭期末)实验室中的两瓶试剂,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食盐水,因失去标签而无法区别。小科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将水分蒸发掉,根据玻璃片上是否残留有白色固体加以区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