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2405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 11.2 *《与妻书》(共26张PPT)

日期:2025-05-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8134076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26张,与妻书,编版,11.2,课件
  • cover
林觉民 与 妻 书 谁在写信? 为何写信? 如何写信? 导读明人 01 谁在写信? 为何写信? 如何写信? 林觉民简介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 13岁参加科举考试:“少年不望万户侯”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 林觉民简介 当时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孙中山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评价这次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背景回放]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起义前三天,林觉民在战友们入睡后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于是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父亲的《禀父书》,另一封就是给妻子的《与妻书》。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陈意映简介 陈意映,名宦陈若霖的后裔。婚后,参加了丈夫在家里办的一所女学,通过女学的教育,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小脚不缠了,要做新女性,于是便投考了福州女子师范学堂。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为了安慰她,也为了保住她腹中的孩子,林家用过继的办法,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过继给陈意映,取名叫林暖苏。林暖苏多少慰藉了陈意映悲伤的心,几个月后,孩子降生,取名仲新。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陈意映去世后,林仲新由祖父抚养。 背景视频简介 主要作品 《禀父书》 《与妻书》 听读明事 02 谁在写信? 为何写信? 如何写信? 课文朗读 课文译读 看视频:听准读音,听准节奏,听出感情,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清理课文内容:根据所给课文原文概括课文内容 01 02 03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写信缘由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诀别信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为革命而死的原因 清理课文内容 04 05 06 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写了三件事情:生死之论;月夜诉衷情;醉酒解痛。 时代特征 希望妻子将遗腹子养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 所忆事情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对妻子的叮嘱 文章结构:请将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