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检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明朝是一个对我国有深远影响的朝代。明朝的建立者是( ) A. 朱棣 B. 朱元璋 C. 朱允炆 D. 刘邦 【答案】B 【解析】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朝的建立者。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本题以明朝的建立者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了丞相制和中书省,规定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调兵权统归兵部;地方各省设三司,互不统属。其目的是() A. 解决倭患 B. 强化皇权 C. 增强国力 D. 发展科举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了丞相制和中书省,规定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调兵权统归兵部;地方各省设三司,互不统属”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B项正确;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倭患形成于明朝中期,排除A项;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增强国力不是其目的,排除C项;明代科举采取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朱元璋为防范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制定《大诰》,以话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反映了明太祖治乱世用重典的思想。此措施体现了() A. 君主专制强化 B. 法律制度优化 C. 思想文化禁锢 D. 官员犯罪惩戒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朱元璋为防范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制定《大诰》,以话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反映了明太祖治乱世用重典的思想。”可知,治乱世用重典是指为了整顿好社会上凌乱的局面,唯有使用严苛的惩罚,朱元璋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制定《大诰》,以话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意在传达其将以《大诰》为依据对官民犯罪进行严惩,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A项正确;题干体现了朱元璋将以《大诰》中的典型案例为依据严惩官民犯罪,没有体现具体法律制度优化,排除B项;明朝加强对人们思想禁锢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八股取士,题干材料与加强思想禁锢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说明既要惩戒官员犯罪,也要惩戒百姓犯罪,排除D项。故选A项。 4.“杨溥( 1372—1446年),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杨溥在内阁共十六年,于杨士奇去世后接任首辅。”材料中内阁的建立是因为丞相制度的废除,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 A. 宋太祖赵匡胤 B. 明太祖朱元璋 C. 元世祖忽必烈 D. 明成祖朱棣 【答案】B 【解析】由题干设问“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B项正确;丞相制度废除是在明朝和宋太祖赵匡胤无关,排除A项;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元世祖忽必烈和明成祖朱棣,排除CD项。故选B项。 5.如图所示为明朝北京城的布局,宫城位于城中心,处于层层保卫之中。这样的设计体现出明朝政治的特点是() A. 监控地方 B. 强化皇权 C. 削弱相权 D. 政令畅达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可以看出宫城处于北京城的核心部位,宫城也叫紫禁城,是皇帝居住地,外围有皇城、内城、外城拱卫,同时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