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鲁迅 鲁 迅 走近作者 原名 ,字 , 浙江 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小说集 散文诗集 回忆性散文集 杂文集 《狂人日记》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野草》 《朝花夕拾》 《热风》《坟》《华盖集》 周树人 豫山(后改豫才) 绍兴 检查预习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卷网-2005年版) 1926年间,鲁迅先生在《莽原》杂志陆续发表了十篇回忆故乡人、故乡事的散文,而后在发表《朝花夕拾》中的一组文章时,恰是生活和情感颇为动荡的一段时期,而对故乡、童年、故人的回忆,可以让内心得以从纷扰中寻出一点儿闲静来。因此,《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笔调温情,与鲁迅深邃睿智、犀利老辣的杂文风格迥异。 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写了鲁迅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中心人物 目不识丁、粗俗可笑的乡下保姆 阿长与《山海经》 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生了奇妙的幽默意味,引发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 俗 人 地理著作,神话传说 先秦古籍,典雅深奥 雅 书 中心事件 解 题 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关于《山海经》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哪件事? 整体感知 依据中心事件以及“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尝试梳理全文结构。 5 6 7 8 1 2 3 4 喜欢切切察察 大字睡相 烦琐的规矩道理(吃福橘,说“恭喜”) 讲长毛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名字由来 1.人们对阿长的称呼以及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 2.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喜欢“告状” 睡觉爱摆“大”字 3.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 元旦说恭喜话吃福橘 4.教给我很多道理。比如: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 5.讲述“长毛”的故事 6.谋害了我的隐鼠 7.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略写 详写 围绕中心详细得当 详写 详写 详写 略写 略写 略写 略写 2.喜欢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3.大字睡相 1.名字由来 地位低下 不拘小节、粗俗 4.烦琐的规矩道理(吃福橘、说“恭喜”) 迷信无知 5.讲长毛故事 淳朴善良 6.谋害隐鼠 7.买《山海经》 关心爱护孩子 事件 性格特点 2.喜欢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3.大字睡相 1.名字由来 地位低下 不拘小节、粗俗 4.烦琐的规矩道理(吃福橘、说“恭喜”) 迷信无知 5.讲长毛故事 淳朴善良 6.谋害隐鼠 7.买《山海经》 热情善良、关心爱护孩子、没有文化 事件 性格特点 不大佩服 不耐烦 非常麻烦 空前的敬意 敬意淡薄、消失 产生新的敬意 情感变化 讨厌阿长 感激阿长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敬意消失 新的敬意 怀念 情感 扬 抑 有很多规矩 谋死了我的隐鼠 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成年后 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对阿长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画出情感变化曲线图。 事件 切切察察、爱告状 讲“长毛”的故事 先抑后扬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则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对比,更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