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视频导入———趣味解读《清明上河图》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 2 3 通过对两宋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学习,了解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关系,以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概括唐朝中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通过对材料的思考,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 壹·农业的发展 1、表现: 根据宋代《耕获图》和相关史料探究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①粮食作物———水稻的推广 宋《耕获图》 “耐旱”,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生长期短。 占城稻 辽金时期,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效果显著。 壹·农业的发展 1、表现: 观察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说说宋代棉花在南方发展的情况?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 南宋:江淮、川蜀一带 北宋:广东和福建一带 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和海南; 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元朝时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②经济作物———棉花、茶树 壹·农业的发展 1、表现: ③耕作技术提高———秧马、复种 这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秧马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智慧 稻麦两熟制 双季稻 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壹·农业的发展 1、表现: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 元通运河:元朝建立初期,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忽必烈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粮食海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 史料:元代定都北京,为巩固全国统治和满足对南方粮食、货物的需求,先后开通了会通河、济州河和通惠河等河道,对隋朝大运河进行裁弯取直,改进后的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较隋朝大运河缩短了约700公里。 ———摘自景萌《大运河历史演变及运河古桥分析》 ④粮食运输———河运和海运 壹·农业的发展 2、原因: 阅读材料,分析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战乱不休。 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壹·农业的发展 2、原因: 阅读材料,分析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唐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 教材P42相关史实 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