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7137

第10 课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 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69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八年级,统编,语文,初中,学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 课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 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③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④,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⑤,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⑥,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 【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趺(fù)坐:双脚交叠而坐。④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⑤筵(yá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⑥相属(zhǔ):不相关。 1.为加点字注音。 隔篁竹 参差 悄怆幽邃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冽 (2)日光下澈 (3)悄怆幽邃 (4)与之语 3.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 ,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译句:我们则暗笑那些设席饮酒的人, ,完全不相关,也不知乐从何来。 4.仿照下面示例,请赏析【乙】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中“鱼影”的侧面描写的妙处。 示例:【乙】文中“浪纹树影以为侑……”,不直接写春游之乐,而是从“树影”等景物的可人温馨来侧面烘托,尤其是赋予“树影”以人的性情,成了劝食劝酒的人,起到了情景交融、意趣盎然的艺术效果。 我的赏析:【甲】文中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②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记》,有删改) 【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缝。②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澡布,激起水花。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2)不可久居 居: (3)疾趋,度石罅 趋: (4)而犹不忍去 去: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7.【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甲】文突出了水的① ,【乙】文突出了水的②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