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8641

【大单元整体教学】3.8《这里面有空气吗》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634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整体,单元,教学,这里面有空气吗,设计,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空气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二、学习内容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③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④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三、学业要求 1.能说出空气和水的形态特点。 2.能利用感官和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进行观察并描述,能口述或利用简单图形表达想法。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空气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空气覆盖在地球表面,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也是地球圈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认识空气这种特殊的物质,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设计,从简单易行又生动有趣的“找空气”出发,带领学生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再初步认识空气的特征;通过科学实验,学生认识到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特性;通过玩泡泡,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具有弹性,能起到减震作用。总之,教材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的直接经验基础上,初步建立空气是一种物质的概念。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 课程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外部特征。 (2)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能突破对常见物品功能的思维定势,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提出不同想法。 (3)探索实践: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树立珍爱生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找空气》《这里面有空气吗》《玩空气》。本单元对空气的观察和描述,采用先感知再观察的设计思路层层递进。第一课《找空气》,首先从找空气入手,通过验证,证明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和借助其他物体认识认识更多空气特征———没有固定形状。最后通过与水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空气特征的认识。第二课《这里有空气吗》,通过猜想、验证等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些物体内有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第三课《玩空气》,通过玩泡泡游戏知道泡泡里有空气,联系生活知道气泡膜中的空气能起能起保护物品的作用,初步建立起空气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主题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空气”这类无形物质的认知存在天然障碍。他们虽在生活中接触过吹泡泡、呼吸等空气相关现象,但普遍存在“看不见的就是不存在”的前概念,难以主动建立现象与抽象概念的联系。这个阶段,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多感官刺激和游戏化任务维持学习兴趣。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