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19658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30847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二,纲要,历史,中外,必修
  • cover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北魏征服中原时,遇到了许多豪强地主建立的“坞堡”,它们“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并拥有武装。面对这种情况,北魏统治者采取的策略是 A.铲平豪强地主,消灭割据隐患 B.实行宗主督护,构建基层政权 C.广泛发动农民,消灭豪强地主 D.严令地方官员,孤立豪强地主 2.唐太宗晚年在谈到用人体会时说:“用人之道,尤为未易。己之所谓贤,未必尽善,众之所谓毁,未必全恶……又人才有长短,不必兼通……舍短取长,然后为美”。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 ) A.注重扩充国学规模 B.知人善任,各取所长 C.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D.改革吏治,发展生产 3.下面为某一著作的部分目录。明代王廷相评价这一著作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对这一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出当时社会重商抑农的思想 B.印证了经济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 C.成书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很高 D.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4.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北魏洛阳佛寺及与之相关的名人铁事、奇谈异闻,其中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股卓”。材料反映了 A.魏晋战乱对洛阳的影响较小 B.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社会发展 C.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繁荣 5.下表为唐代租庸调制部分内容。这从侧面反映了( ) 21———60岁男丁每年向国家缴纳 租 粟2石 庸 绢60尺,可代替服劳役20天 调 绢2丈、绵3两或布2丈5尺、麻3斤 A.耕织结合的生产方式 B.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C.农民生产时间有保证 D.赋役缴纳内容为实物 6.以下是《唐会要》中关于尚书仆射的记载。 这些记载反映出尚书仆射的设置( ) A.使中枢权力机构基本完备 B.受到选官制度的直接影响 C.体现了制度的传承与创新 D.表明其职能不断得到强化 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A.察举制仍是政府选官的有效途径 B.世家子弟成为选官唯一标准 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 D.察举制弊端日显,无法维系 8.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 9.下表所示为隋唐时期在长安活动且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及其身份情况统计。这可用来说明唐代( ) 学科 天文学 数学 医学 农学 工程技术 地理学 化学 总数/人 35 5 34 3 8 10 7 官员/人 33 4 24 1 6 7 1 官员占比/% 94.2% 80% 70.5% 33.3% 75% 70% 14.3% A.政府重视专业教育 B.选官标准发生根本变化 C.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D.长安成为科技文化中心 10.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该诗表明了唐朝( ) A.九品中正制的发展 B.士族政治势力的衰弱 C.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D.儒学道教与佛教发展 11.唐代出身贫寒的科举官员,由于“来自田间,多由寒峻,其见识迂陋”,也不会逢迎阿谀,故对上司“作奸犯科,类不当行”之事,往往引经据典,加以阻拦;若由其经办处理,也能坚持律条,加以严惩。材料反映科举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