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中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君子之交淡如水 2.B 3.示例一:数学 首尾相连的三条线段,彼此依赖,组成世界上最坚固的图形。 示例二:物理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示例三:道德与法治 拉近心与心的纽带,让整个世界都充满和平。 示例四:音乐 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用心弹奏就能成为最动听的乐曲。 4诗文默写 (1)山岛竦峙 (2)不知何处吹芦管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欣欣然张开了眼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6)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名著阅读 5.(1) 磨 媚 (2)《狗·猫·鼠》 (3)长妈妈 寿镜吾(先生) 父亲 6.示例一:父亲重病卧床,家道中落后,鲁迅被当初热切往来的亲戚称为“乞食者”,此刻鲁迅深深地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告别家乡到南京求学。正是这次告别,鲁迅开始接触从西方传播过来的各种新思潮,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 示例二:鲁迅先生因不满于南京学校学问的不完全和无所用处,所以努力学习,考取了官费的对日留学生。于是他告别祖国,来到日本求学,希望通过学习日本的先进科学救国。 示例三:日本留学期间,鲁迅最初在东京求学,因看不惯“清国留学生”的作为,于是转到仙台。因为“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的刺激,他明白了医治精神的麻木比医治肉体的病痛更为重要,而文艺是改变精神的利器。在强烈爱国心的驱使下,他离开日本,回到祖国,弃医从文。 示例四:《藤野先生》中,鲁迅的告别经历:他离开中国,去日本学医,这是从个人角度考虑,还未上升到国家层面。去了日本,他遇到了自己敬重的藤野先生,可是“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让鲁迅彻底看清了学医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民愚昧麻木的现状,于是他告别藤野先生,踏上回国的道路,这是鲁迅的思想从个人到国家的转变,他“弃医从文”真正体现了他的爱国思想。 三、古诗文阅读 7、(1)示例:远行的游子路途孤寂,抬头望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低头看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游子牵着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2)景语:“枯藤”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等景物。 情语: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8、离开 回头看 同“悦”,愉悦 每天 9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了心力? 10、C 11、示例:诚信是交友之道。甲文中“友人日中不至”是从反面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乙文中曾子反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从正面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四、现代文阅读 (一)12、C 13、B 14、①注重食材的天然味道和营养价值;②食材合理搭配,采用多种烹饪方法;③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 15、示例:张骞通西域带来了物产交流,如葡萄、石榴等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梨、桃等西传,丰富了食材种类;香辛料的传入改变了中国菜的味道记忆,推动了中国菜的发展;物产交流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创新发展,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这种交流本质上也是文化的开放与融合,促进了文明的共赢。 (二)16、①灰褐色 ②灌木 ③枯草 ④山石 ⑤碧绿 ⑥巍峨 ⑦人 ⑧热闹 17、“抖掉”“推出”“正襟危坐”可以重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日香山清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冬日香山的喜爱之情。 18松树在寒冷的冬日依然绿油油的,伟岸挺立在寒风中。和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相比,松树为自己“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而骄傲。 19、“这骨这气”指的是冬日香山的“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因为这骨气,香山才能经受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