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导 入 大家都知道,为官理政关乎民生。在古代,有诸多治理之法,有的效果显著,有的却适得其反。那有没有一种智慧的治理理念,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种树郭橐驼传》,借郭橐驼种树的故事,领悟古人对于为官治民的深刻见解,看看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柳宗元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要文言知识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之理,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文章写作手法及说理技巧。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_____(7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_____。十岁能文,二十一岁考取进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他和刘禹锡一同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晚年居官柳州(815-819年)刺史,也称_____,年仅47岁死于柳州任上。 子厚 柳河东 柳柳州 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主张是“文以明道”,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柳宗元的诗文俱佳,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吾里屹黨议昏犊头糨粉王-多所寄托。 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等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著有《河东先生集》。 写作背景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地”。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缴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方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文体知识 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两类: 一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 二是文学传记。它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记,有的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多。 文体知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寓言是先秦说理散文的一部分,诸子散文也保留了不少,后来才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赏析文本 解 题 种树:种树的人 郭橐驼:本文的主人公。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 传:本指人物传记,但本文实际上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讽喻性极强的寓言式说理文。 从内容和风格看,本文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当初,原来 患病;脊背弯曲即佝偻病 脊背高起的样子 弯着腰走 像 名作动,给……称号,称作 名作动,起名 确实 段意:简介郭橐驼的形象特征及名号由来。 骆驼,这里指人驼背 因此 于是 句末语气词,“了” ①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以……为业 雇用 高大茂盛 名作动,结果 “而”,表并列 暗中观察 段意:介绍郭橐驼的籍贯及高超的种树技艺。 比得上 定语后置。凡长安(为观游)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