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产生过驰骋其想像、自由其意识、生发其学说、论辩其观念的诸子百家。孟子,以其思想的博大、政治的精通、现实精神的坚强和滔滔的雄辩口才,雄居“亚圣”之位,使儒学得以发展,“孔孟之道”不仅成为儒学的代名词,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旗帜。他的散文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全面研究一下这位先贤的思想以及其光耀千古的论辩艺术。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 离娄lóu上》)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fǔ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 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 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了,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 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chù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孔孟”;元、明时被称“亚圣”。 《孟子》一书是孟轲晚年和弟子共同编纂zuǎn的, 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téng文公》.《离娄lóu》.《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孟子》一书宋代时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南宋朱熹又将它列为《四书》之一。 《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学价值很高。 齐宣王其人 齐宣王:(约前350年~前301年),妫guī姓、田氏,名辟彊,战国时代齐国国君。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乘机发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燕国都城蓟jì(今北京),几乎灭亡燕国。 滥竽yú充数 稷[jì]下学宫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廪lǐn 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yú充数 让 一定 通“悦”,对……感到高兴 粮食 齐宣王让人吹竽 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 请求 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 供养 用,拿 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 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继承王位 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继承王位 节选自《韩非子 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滥竽充数 làn yú chōng shù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主要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等 稷下学宫[jì xià xué gōng]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和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lín zī](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