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哦,香雪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分钟能做什么? 一分钟,我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我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我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 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二、整体感知 1、复习说明文文体知识 2、作者简介 铁凝, 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3、写作背景 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3、梳理字词 4、文章脉络 序幕(1-3)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开端(4-61)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发展(62-69)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高潮(70-77)香雪换回铅笔盒 结局(78-82)香雪深夜归 5、诵读感知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第5段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 (2)“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3)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分析姑娘们思想上的异同。 不一样。共性:都向往现代文明(新生活)。差异:凤娇等姑娘关注的是山外人物质层面的生活方式;香雪关注的是山外人的精神文化,她超越了一般姑娘,追求的是自尊、文明。 (4)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知识就是力量”,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三、赏析课文 1、深入思考 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的语言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 (1)品味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凤娇: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非同一般的感情。 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 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不在凤娇之下。 (2)讨论课文中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都写了香雪哪些心理活动?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怕—不怕—犹豫—坚定 (3)香雪的这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这一情节正好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同时,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怕—不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香雪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人性美与自然美的交融。 2、品读语句 (1)第1段:……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默默地接受…… “掩藏”“深深”“默默”,突显了台儿沟的封闭、保守。 (2)第2段: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朝着神秘的远方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