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登岳阳楼》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登高则可望远 望远而致思深 —古代登临诗词主题 前情导入 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 ———《韩诗外传》 登临诗词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登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 登临何处何时?目见何景何物? 生发何感何思? 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 登高览胜,入眼美景激荡心胸: 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对造化神奇的崇拜 对生命激情的释放和燃烧 1.无限风光一望中 登临诗词主题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喻理遣怀陶性情 登高则心胸开阔 明理致知 脱尽尘垢,忘凡超俗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山临绝顶我为峰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登高的过程,是征服的过程 人是万物灵长,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自我、个性、豪情壮志 林则徐幼年佳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临绝顶我为峰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散上峰头望故乡(人) 因思乃有登高之举,触目所见愈生别情。 尽管登高并不能觅得故乡或那人的踪影,但眼底景致,至少给无依无着落的情感提供了宣泄/寄托/归宿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两句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如果把自己的愁肠割成千万份,把自己的身子化成千万份的话,当随风飘落在山峰上的时候仍然注视着一个地方一一故乡。这就把诗人埋藏在心底的被贬远离家乡的抑郁之情,不可遏止地倾吐了出来。 5.万方多难此登临 或是登临诗的最高境界, 将个人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重在表达家国破碎、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悲情,或者怀古论今、舒展怀抱。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悔,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登楼》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临诗主题: 1.无限风光一望中 2.喻理遣怀陶性情 3.山临绝顶我为峰 4.散上峰头望故乡(人) 5.万方多难此登临 注意: 这些情感在文中一般都会交集出现,一篇文章只单纯表达一种情感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请具体文章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登高则可望远, 望远而致思深。 万里江山尽收眼底, 无限情思涌上心头。 岳阳楼 介绍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 黄鹤楼 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 滕王阁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