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墨子 兼爱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 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 ”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 ”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止楚伐宋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节用”等观点。墨 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被后世尊称为“科圣”,墨子死后,其弟子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事, 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 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 墨子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同时是一位与 孔、孟、老、庄齐名的思想家。 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 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 墨子还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 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 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 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就此而言,它在中国散文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学习任务一:画出全文的思维导图 一:提出论点:圣人要治理混乱的天下必须先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人与人不想爱。 二:举出天下混乱的几种例子:君臣、父子、兄弟以及盗贼、大夫、诸侯之间混乱的情况,指出根本原因:人与人不想爱。 三:提出治理混乱的方法,即墨家学派主张: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 知乱 察乱 兼相爱 4.词类活用 (1)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2)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3)歇息然后带 (4)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5)越王击金而退之 形容词作名词,力量强的人、力量弱的人、富有的人、贫困的人、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不诚实的人、敦厚老实的人 名词作动词,给┄利益 名词作动词,束腰带 名词作动词,击鼓传令;使动用法,使┄前进 使动用法,使┄退却 知爱 察爱 兼相爱 1.墨子为什么会提出 “兼爱”的主张? 2.联系全文思考: “兼爱”的内涵是什么? 3. 实行“兼爱”的 途径有哪些? 合作探究 兼爱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蜂争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蜂争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墨子的药方 病象: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 病因: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兄弟不和调 病根:不相爱 病理:强执弱,众劫寡,富侮贫,贵敖贱,诈欺愚 药方:兼相爱,交相利(“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文本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