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三章 专题2 化学计算 专题一、质量守恒相关的计算 典例1:(2024八下·萧山期末)在反应中,与足量的Y完全反应,生成4.4gR,则a:b等于( )。 物质 X Y Q R 相对分子质量 18 44 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质量/g 1.6 a b 4.4 A. B. C. D. 【答案】D 【解析】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中的定量关系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解答】ABC、由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相对质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根据表格中Q、R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Q、R的质量之比为9:11,并结合R质量为4.4g的信息,可计算出Q的质量为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Y的质量=4.4g+3.6g-1.6g=6.4g,所以a:b=Y的质量:Q的质量=6.4g:3.6g=16:9,ABC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计算可得,a:b=16:9,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变式1:(2024八下·东阳期末)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分析合理的是( ) A.甲一定是单质 B.丙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7∶25 【答案】B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了40g-26g=14g,则甲是反应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减少了30g-14g=16g,则乙也是反应物;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后丁的质量增加了50g-20g=30g,则丁是生成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由分析可知,甲是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故A错误; B.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丁,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6g:30g=8:15,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2:(2024八下·越城月考)1.69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 ①一定含C、H; ②一定不含O; ③可能含O; ④一定含O;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 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①③⑥ D.①④⑥ 【答案】D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解答】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g, 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g×=0.4g,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质量相等,则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g,氢元素的质量为0.4g,1.2g+0.4g=1.6g<1.69g, 所以该物质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69g-1.6g=0.09g。 ①一定含C、H,此说法正确; ②一定含O,此说法错误; ③含O,此说法错误; ④一定含O,此说法正确;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此说法错误; 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变式3:(2023八下·下城期中)某同学在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已知Fe+SFeS):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硫粉的质量/g 16 32 32 铁粉的质量/g 28 28 56 硫化亚铁(FeS)的质量/g 44 44 88 (1)第 次实验,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2)通过实验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从如表可知 。 (3)若该同学要进行第四次实验,如果要将48克硫粉完全反应,则需要铁粉多少克?能生成硫化亚铁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一、三 (2)7:4 (3)要将48克硫粉完全反应,设需要铁粉质量为x,则x:48g= 7:4,x=84g,生成硫化亚铁质量为84g+48g=132g. 【解析】(1)根据方程式确定铁与硫恰好完全反应的质量比,结合表中数据分析; (2)根据方程式确定反应物质量关系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比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