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6069

20 曹刿论战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51565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曹刿,论战,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曹刿论战 《左传》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疏通文义;理清行文思路,复述情节,背诵全文。 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的战略思想,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的形象。(重点) 3.体会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难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作品简介、知识拓展 二 三 四 五 故事背景介绍 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字词积累 第二课时 一、论题目 二、论战争 三、论人物 论 四、作业布置 一、论题目 (二)文章怎样安排详略的? (一)论题 一、论题目 后人曾以“齐鲁长勺之战”为本文题目,编者以“曹刿论战”为题,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曹刿论战 那题目的重点是在“论”还是在“战”上面?——— “论” 明确 :本文重点在“论”,详写论,略写战,以“曹刿论战”为题,显得题文照应、详略得当。 论什么?———战前论何以战,战后论何以胜。(引出时间顺序,再读课文,完成思考与研究第一题) (一)线索 1.人物活动线索: 请见 参战 请见———问战———参战———释疑(论战) 迎战 备战 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2.事件发展线索: (二)文章怎样安排详略的?———详略得当,重点写“论”。 详写“论战”,略写人物行动以及战斗具体经过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 (详写) 1. 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略写) 第三段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 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 总的来说: (1)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谈论取胜的原因,略写双方交战的情况。(2)详写人物的“言”略写人物的“行”(3)详写“曹刿”的表现,略写“庄公”。 为何这样安排? 删减版: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曰 :“ 何 以 战?” 公 曰 :“ 小 大 之 狱, 虽 不 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 与原文对比,略去曹刿与乡人的问答,在表现曹刿形象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原文中写乡人,用的是反衬手法。 以乡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衬出曹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2. 可否将曹刿与庄公的对话由三次简化成一次? 明确 :不能。因为三次回答,各有所指 :寄望近臣、托福神明、取信于民。三次回答,两次否定,一次肯定,再现了曹刿引导庄公以民为本的良苦用心。 联系《木兰诗》课后思考与探究题:故事情节,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这样处理好处在哪里?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中心内容,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照应了题目“论战”。 出示材料:“鲁庄公十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鲍叔牙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这一次战争规模不大,齐国是强国,鲁国是弱国,结果弱国却取得了胜利。这在鲁国历史上当然是要大书特书一番的。对于历史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事实,尤其是决定胜负关键的战争过程。而我们看到的文章,对于战争取胜的过程则写得相当简洁,就是敌军进攻了,军鼓打起来了,鲁国军队却不动声色,待到敌军三通鼓罢才出击。从道理上说,齐、鲁两国军队一番恶战是免不了的。这里的战争,好像没有流血的样子,也没有悬念和转危为安。前面一句“可矣”,下决心出击了,下面一句就是“齐师败绩”。这不是太轻松了吗 前面写战争前动员和政治上的调整、落实,花了那么多篇幅都是为战争作准备;可真正到了打仗,却好像还没有开打就赢了。齐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的军队绝不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