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6699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说课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4-0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30651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PPT,24张,课件,师大,1课时
  • cover
(课件网)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 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目录 01 说教材 04 说教学重难点 02 说学生 05 05说教学方法 03 说教学目标 06 说教学准备 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从直线图形面积向曲线图形面积过渡的桥梁,也是后续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通过“转化”思想,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行面积推导,既巩固了旧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为新知探究提供了逻辑支撑。教材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与观察推理的结合,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说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认知能力 五年级学生已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几何直观能力,但对“转化”思想的系统性应用尚不熟练。 部分学生在面对不规则图形时,难以主动联想到通过“割补”解决问题。此外,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较强,但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操作实践上升到数学本质的提炼。 理解能力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剪拼操作,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难点: 理解“底×高”与“邻边相乘”的本质区别,建立“转化”思想的数学模型。 说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 说课前准备 教具:可拉伸的平行四边形框架、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学具:每组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不同底高)、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三)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1 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探究新知 4 cm 2 cm 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1小格代表1cm ) 1 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4÷2=8(cm ) 4 cm 2 cm (1小格代表1cm ) 还有其他办法吗?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底 底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相等。 底 高 底 高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高 = × 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的。 1 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 cm 2 cm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高 = × 4×2=8(cm )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cm 。 1.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4 dm 10 dm 14×10 = 140 (dm2) 19 m 15 m 19×15 = 285(m2) 34 cm 8 cm 34×8 = 272(cm2) 课堂练习 (25-1)×8=192(m2) 2.如图,一块平行四边 形的草地中间有一条长 8m、宽1m的小路,求 草地的面积。 答:草地的面积是192m 。 5.总结梳理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我学会了……,印象最深的方法是……。” 教师提炼:“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金钥匙。” 课后作业 1.必做题:教材第30页练习第13题。 2.实践题: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测量并计算其面积。 设计意图: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优化的分层作业,提升了作业的针对性,降低了学生的负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一步内化知识。。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转化思想:剪拼→ 长方形 公式推导:S = a × h 关键点:底和高一一对应 说教学评价和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三次小组活动,学生充分经历了公式的生成过程。 改进方向:对“对角线分割法”的讨论时间可适当延长,深化对转化多样性的理解。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将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注重发展几何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