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下册 1.知道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基本状况,通过对北宋与辽和西夏和战关系的学习,理解其历史影响和发展趋势。 2.通过识读北宋与辽和西夏和战形势图,掌握学习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通过对史料的研读与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掌握阅读史料的基本方法,初步习得解释、论证历史观点的基本技能。 3.通过对图文史料的研读,理解这一时期诸政权之间的频繁交往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对民族交融的促进作用,认识其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杨家将故事年画《四郎探母》 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英勇壮烈杨令公、深明大义佘(shé)太君、智勇双全杨六郎、巾帼英雄穆桂英等,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故事艺术化地反映了北宋与周边政权并立的历史。当时政权并立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课程引入 契丹帐 (宋)苏颂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1.契丹族的兴起与发展 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 根据上述材料概述契丹族的生活方式。 (1)兴起 辽墓壁画《契丹人饮马图》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开始农耕生活,建筑房屋、城邑,学会冶铁、纺织 4世纪末 5-9世纪 有文献记载 逐渐强大 9世纪后期 916年 建立政权 1.契丹族的兴起与发展 (2)发展 契丹族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想一想 与中原汉族人民的密切交往中,他们逐渐学会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等先进技术,以及中原先进的典章制度与文化,并开始定居生活,日益发展强大起来。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1.契丹族的兴起与发展 (3)辽政权的建立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巩固措施: 916年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百官志) 材料反映了辽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思路 因俗而治 耶律阿保机( 872—926) 2.党项族与西夏政权 党项族内迁 隋朝 唐初 有文献记载 党项族内附于唐朝 唐末 建立政权 1038年 (1)党项族的兴起与发展 汉文典籍关于党项族的首次记载 隋末 党项诸部开始强盛起来 (贞观六年)党项羌前后内属者三十万口。 ———王钦若、杨亿等《册府元龟》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2.党项族与西夏政权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巩固措施: 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大夏,史称西夏 (2)西夏政权建立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1.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制定各项典章制度;并创制本民族文字。 2.重视农耕,发展经济。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刻有西夏文字的文敕牌 西夏货币 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概括契丹族(辽)和党项族(西夏)在统治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的举措? 想一想 古者未失燕蓟之地,有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为中原险要,以隔阂匈奴不敢南下,而历代帝王尚皆极意防守,未尝轻视。自晋祖弃全燕之地,北方关险,尽属契丹。契丹之来,荡然无阻。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知识拓展 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问题 幽云十六州,也叫“燕云十六州”“幽蓟(jì)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和 战 战 和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双方互通使节 两次攻辽 攻辽失利,改为防御 辽军大举攻宋 1005年,签下“澶渊之盟” 1.辽与北宋的关系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寇准 (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