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9977

2025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分析文章思想感情讲义 测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82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分析
  • cover
中考专题复习:分析文章思想感情讲义+测试题 考查目的 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度理解能力,能否透过文字表面把握作者的内在情感。 检验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捕捉能力和对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运用能力,看其能否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题型 直接提问式,如“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概括式,如“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对××的情感变化。” 结合手法式,如“文章运用了××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新中考中 “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考点的设问方式丰富多样,注重对学生理解与分析能力的深度考查,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1. 直接提问式:直接要求学生概括作者思想感情,如“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这类题目需要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提炼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宏观理解。 2. 结合语句分析式:给出文中具体语句,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比如“文中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这要求学生关注细节,通过对特定语句的用词、修辞、语境等方面分析,挖掘作者的情感,考查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感知与分析能力。 3. 对比探究式:将同一作者不同作品,或不同作者相似主题作品进行对比,提问如“本文与作者另一篇作品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在不同情境下情感表达的特点和变化,提升综合分析与归纳能力。 4. 基于写作手法分析式:结合文章使用的写作手法来设问,像“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学生掌握常见写作手法的作用,并能联系手法与作者情感的关联,考查知识迁移和深度理解能力。 5. 拓展延伸式:在理解文章情感基础上进行拓展,例如“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在当今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将文章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对文本的批判性思考和知识应用能力 。 答题要点 立足文本内容,从文章所叙述的事件、描写的景物、刻画的人物等方面入手,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注意语言风格,不同的语言风格会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如清新自然的语言可能蕴含着喜爱之情,沉郁顿挫的语言可能表达出忧愁悲愤之情。 结合主旨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与文章的主旨紧密相关,通过把握文章主旨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具体角度 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关注文章标题:标题往往能点明文章主旨或透露作者情感倾向。如《我爱这土地》,从标题就能看出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2. 分析文中关键词句:具有强烈感彩的词语,如褒义词、贬义词,能直接体现作者情感。抒情、议论的句子也常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达,如《背影》中“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与愧疚之情。 3. 剖析人物形象:通过分析文中人物的言行、品质等,可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如在鲁迅的《孔乙己》中,通过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旧制度下深受其害的底层知识分子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4. 研究写作背景: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等,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春望》,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句,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体会表现手法: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之情。 答题格式 一般①先总体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的喜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