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0201

17 猫 学习任务单+ 课后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7次 大小:639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语文,2024,统编,学年,-2024-2025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猫 作业练习 【课后拓展一】 如果猫咪会说话,对于它们不幸的结局,它们是否有很多话要说呢?确定一个留言对象,以第一人称为三只猫撰写留言。 [留言对象提示]主人、张妈、捉猫者、周家丫头…… 第 只猫的留言板写作支架(1)在文中圈点勾画关键字词句作为情感依据; (2)思考留言对象是一个怎样的人; (3)揣摩猫咪情感,写下真挚留言。 [学习点拨]默读与这只猫相关的全部语段,把握大意,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可以帮助你知晓情感来源,写下真情留言;想象应合理。 【课后拓展二】 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人们常通过写猫,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与课文比较,用上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品读细节,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以上三篇课外作品中任选一篇,与课文进行对比,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分析他们的情感异同。 【参考答案】 课后拓展一: 【示例】第一只猫的留言板: 亲爱的主人,我恐怕时日无多了,在一起玩耍的时光里,我十分开心,感谢你带我回家,予我陪伴。可惜,天不遂猫愿,生老病死难以左右,我太渺小了,面对生命力的流逝我总是感到悲哀,但是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永别了,我亲爱的主人。 课后拓展二: 【示例】我选择对比靳以的《猫》和郑振铎的《猫》,二者的情感相同之处在于两位作者都传达了要保护、尊重弱小生命的思想情感。更难能可贵是,是两篇文章都体现着知识分子深刻的自我反思。郑振铎的小说里,第三只猫因为人类的主观臆断,含冤而死,文中的“我”良心受伤,十分难过,引人深思。而靳以因为母亲病重归乡,离开前将两只小猫的母亲送给了他人,他在文中写道“我忘记了她们离开母亲会成为多么可怜的小动物”,而母亲死后,他在文末写道“因为被母亲生前所钟爱,她们已经成我自己悲哀的种子了”,是在怀伤,又何曾不是对自己曾经的漠然而愧疚呢?不同呢?显然,靳以对猫的喜爱和怜惜是更甚于郑振铎所创作的人物形象的。除此之外,郑振铎的小说有更强的批判性,透过第二只猫和第三只猫的悲惨结局,人性的丑恶跃然纸上,结合时代背景更引人深思。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猫 学习目标 1.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练习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方法。 2. 了解故事主要情节,品味细节描写,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 3. 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见解,并探究文章的深层意蕴。 课前学习任务 1. 预习课文,学习生字词。 2. 在文中做六处批注(可以是疑问式批注、赏析式批注等)。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取猫名 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结合文本为“我”家养的三只猫取名并说明理由。 挑选一只你最喜欢的小猫,以“我叫 ”为开头,自述小猫的一生。 我叫 ,因为 。 [学习点拨](1)默读课文时圈点勾画出小猫的来历、外貌、性情等信息。(2)讲故事时,信息全面,表达清晰,绘声绘色。 【学习任务二】比情感 再次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我”对三只猫的情感态度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细细品味,并说一说。 【提示】可以从关键字词、修辞、细节描写等角度分析。 1.我觉得文中“ ”(摘录原字/词/句)很有意思,我从中可以感受到 (赏析),显然“我”对第一只猫的情感是 。 2.我觉得文中“ ”(摘录原字/词/句)很有意思,我从中可以感受到 (赏析),显然“我”对第二只猫的情感是 。 3.我觉得文中“ ”(摘录原字/词/句)很有意思,我从中可以感受到 (赏析),显然“我”对第三只猫的情感是 。 【学习任务三】查冤案 (小组合作)小组三人合作,一生扮演“控诉方”,一生扮演“辩护方”,一生扮演法官,模拟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