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1429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条形统计图”大单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696217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
  • cover
第三单元 统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任务分析 (一)主要学习内容 “统计”是上教版的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二)”。 (二)课标要求 学习领域单元主题 数与代数 数与运算 数量关系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分类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 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综合与实践 主题活动 核心素养主要表现 符号意识 数感 量感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推理意识 运算能力 数据意识 模型意识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会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感受数据蕴含着信息,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3.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和分析数据。 4.能读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的简单统计图表。 5.能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合理应用统计图表,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 学业要求: 能收集、整理具体实例中的数据,并用合适的方式描述数据,分析与表达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能用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数据,说明数据的现实意义。 (三)教材分析 1. 单元内容结构图 本单元“条形统计图(二)”的内容是二年级第一学期“条形统计图(一)”的延续。条形统计图(二)按照先认读图后画图的原则递进,初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收集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的思考方式,逐步形成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2. 教材内容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本单元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是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 3.相关本体性知识[footnoteRef:0] [0: 《小学数学教材中概率统计内容述评》.张奠宙.小学数学教师.2009年第001期] (1)分段整理数据 ①收集数据; ②分段整理(可用画“正”字或竖杠的方法); ③制作统计表; ④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2)统计表及条形统计图 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②条形统计图中,每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也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四)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与特点 一年级时,学生通过《物体的形状》、《分彩色图形片》的学习,在分类、 计数、记录过程中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初步经历了分类计数的过程。二年级时, 通过借助学生熟悉的情景,经历调查活动,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计数、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等统计过程,初步认识统计表以及简单的每个刻度代表1个单位和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与方法。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学生对于能直观地对比、观察的属性教学内容比较容易接受,基于这一特点,本单元的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不同生活情境下的统计实例,为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供支柱。 “条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