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13《卖油翁》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谦虚的品质。 语言运用: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接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 思维能力:揣摩语句,掌握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插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抓住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体会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大智慧,从中获得启发。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2.通过对人物的评价,总结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汴京城内一年一度“德艺双馨”评选大赛正在汴京集市上紧锣密鼓地开展着,现在已经到了关键的决赛环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赛事,见证冠军的诞生。 首先出场的是本次活动的一方———陈州府康肃公陈尧咨,接下来出场的是本次比赛的另外一方———半生都在卖油的老翁———卖油翁。 (二)精读课文 任务一 找出描写双方能力的句子,比拼其“艺” 师:首先我们来到第一场比拼,双方进行“艺”方面的比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来描写陈尧咨技艺高超的句子。 生:“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师:从“当世无双”里可以看出陈尧咨的射箭技术确实很高超,没有人可以超越他。其他同学还能找到其他的句子吗? 生:“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师:他射十只箭能中八九支,那射一百支箭呢?(提问学生)) 生:八九十支 师:所以,结合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陈尧咨是一位神箭手。那我们第二位选手卖油翁的技艺高超又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生: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师:油可以以线的形态滴入葫芦里,足以证明卖油翁是一个手艺精湛的民间能手。在“艺”的方面可能两个人不分伯仲。 任务二 找出有关两人的语言描写,比拼其“德” 师:那让我们齐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的语言描写,看看这两位在“德”方面,谁更优秀一些呢? 生:“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无他,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以我酌油知之。” 1.出示:“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师:陈尧咨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两句话,卖油翁做了什么事情吗? 生:卖油翁斜着眼睛看陈尧咨射箭,可能给陈尧咨一种被轻视的感觉;看到陈尧咨射十支箭都中了八九支,只是轻微的点点头,并没有十分肯定。 师:正是这一举动才引得陈尧咨发出这两句反问。“汝亦知射乎” 你也懂得射箭吗 言外之意就是在说卖油翁怎样?(学生 :不懂射箭)“吾射不亦精乎” 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其实是在强调(学生:强调自己的射箭技术十分高超)。 师:是什么使陈尧咨说出这样狂傲的话?我们看看卖油翁当时是什么身份。 生:卖油翁就是一个每天走街串巷,以卖油为生的底层老百姓。 师:”而陈尧咨是什么人呢 大家看注释②。找一名学生读出来。 生:北宋官员,曾任多种文武官员,善骑射。 师:所以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找一个学生朗读) 生:读出蔑视和狂妄自大的语气 2.出示:“无他,但手熟尔” 师: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底层人民往往对高层官员卑躬屈膝。但在陈尧咨的质问之下,卖油翁淡淡地说了一句“无他,但手熟尔” 生:体现卖油翁遇事沉着冷静,对待权贵不卑不亢的性格特点。 3.出示:“尔安敢轻吾射” 师:卖油翁淡淡的一句话却引来了陈尧咨的勃然大怒。看来呀,在陈尧咨看来,“手熟”并不是在夸赞他,而是轻视他。不仅能在“忿然”上体现,还有称呼上。从开始称呼卖油翁为“尔”,到后来称呼他为“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出示:“汝”的初始用法:轻视与傲慢,“汝”在宋代口语中已带有明显的上对下或轻蔑意味(参见《颜氏家训》《朱子语类》等文献)。“尔”在宋代虽已少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