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四章 我们生活的地球 4.2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知识点一 土壤的形成 1、地球外层的地壳最初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没有土壤 2、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影响岩石物理风化的因素有很多,温度、压力和生物活动是导致岩石发生物理风化的重要因素 化学风化是岩石在水、氧气、二氧化碳和酸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使岩石的成分改变的过程。 3、土壤的形成过程 风化的岩石碎屑慢慢发育成土壤层。土壤可被粗略地分为三层,最靠近基岩的母质层仅包含部分风化的岩石碎屑,这些碎屑是土壤的物质基础;靠近地表的表层则积累了更多来自地表植被的有机质,岩石碎屑被进一步分解为黏土和无机物;淀积层位于表层和母质层之间,是在降水作用下,上方土壤中的可溶性矿物质、细小颗粒被溶解、冲刷下来积累形成的。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地表矿物质成分、植被等因素不同,土壤发育状况也不同。有的地区地表土在表层之上还会发育出主要由有机质组成的有机层,有的地区在各层之间还会发育出过渡层等。 坚硬的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再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含有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知识点二 土壤的成分 1、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主要是指空气、水、腐殖质(有机物)、矿物质(无机物)等,这些非生命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大类。固体部分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构成,矿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液体部分是水,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气体部分是空气。土壤中所有的非生命物质为土壤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条件。2·1·c·n·j·y (1)水 ①来源:土壤水分主要来自降水(降雨、降雪)和灌溉。此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下水也可以上升补充土壤水分;地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也会凝结,直接转变为土壤水分。 ②作用:利于营养物质的溶解和运输,改善植物营养状况、调节土壤温度,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各种土壤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2)有机物 ①来源: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②作用: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腐殖质,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同时,土壤中的有机物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和透气性,改变沙土的松散状态 (3)无机盐 有可溶于水和不可溶于水两种,可溶于水的无机盐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物质。 知识点三 土壤的结构 1、土壤结构可分为块状、柱状、片状、团粒状等各种结构。 2、矿物质颗粒 是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之一,因此,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 多少 和 排列方式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3、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直径为2.0~0.02毫米的叫做 砂粒 ,直径为0.02~0.002毫米的叫做 粉砂粒 ,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叫做 黏粒 。其中 砂粒 的渗水能力最强, 黏粒 的渗水能力最弱。根据它们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类。 在漏斗口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适量砂粒,在漏斗B中放等量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两个漏斗中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锥形瓶内。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砂粒_的漏斗 4、土壤颜色: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矿物质组成是影响土壤颜色的主要因素,前者主要影响土壤颜色的深浅,后者主要影响土壤的主色调。 知识点四 土壤的质地 1、由于土壤矿物质颗粒的组成及其 比例 不同,土壤的 黏性 不同,从而影响了土壤的 通气 性能、 保水 性能等。 2、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 大 ,比较 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