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2726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教案

日期:2025-03-3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7568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9课,西夏,北宋,并立,教案
  • cover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素养目标 史料实证:阅读地图和相关材料,了解北宋周边主要民族政权的发展情况,认识到辽、西夏发展均受到中原文化影响。 历史理解: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了解辽、宋、西夏政权并立的基本情况。 家国情怀:通过探究辽、宋、西夏政权的发展及其关系,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辽、宋、西夏三个政权建立及并立的基本情况。 2.教学难点 认识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展示杨家将连环画等图片,提问:你知道杨家将故事中北宋王朝的敌人是什么人吗? 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过渡:辽是和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这一时期北宋周边民族政权不止一个,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任务一 了解北宋和周边的民族政权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北宋和周边民族政权基本情况表格。表格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主要民族。 提高学生从教材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进行整理的能力。 提问过渡:辽的建立比北宋更早,契丹人是怎样一个民族,辽政权又是如何建立的呢? 任务二 辽和西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1.辽的发展 (1)展示《契丹人引马图》及该图相关信息,提出问题:观察图片,结合图注,你能得到哪些关于契丹人的信息?进而对契丹民族进行简单介绍。 (2)展示图片《契丹货币》《契丹文字》和相关文献史料,引导学生思考辽国力不断增强的原因。 得出结论:学习中原先进技术和文化,较好处理民族关系、律法简易且重视发展生产、徭役不繁重 提高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能力。 2.西夏的发展 (1)展示《西夏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用时间轴的形式对西夏发展历史进行简单介绍。 (2)展示图片《番汉合时掌中珠》书页和西夏货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比较西夏的发展措施和辽的发展措施有哪些相似之处。 得出结论: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发展生产和创制文字。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和时空观念。 讲述过渡:辽、西夏和北宋政权并存了很长时间,在这一段政权并立时期,各民族在碰撞中逐渐融合。 任务三 认识政权并立时期的碰撞与融合 1.辽与北宋的和战 (1)展示《幽云十六州分布图》和《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关于燕云十六州地理位置重要性论述的史料。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和史料思考为什么燕云十六州成为辽和北宋冲突的关键? (2)对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辽宋关系进行讲解。 (3)播放视频《澶渊之战》,简单讲解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 (4)活动:人们对澶渊之盟的不同看法,学生讨论赞成哪一种说法。 培养学生史地结合分析史料并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和唯物史观。 2.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1)展示《西夏的兴起与北宋的和战形势》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地图简述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 (2)展示宋夏和议主要内容,带领学生比较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异同。 阅读能力、表述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培养。 3.政权并立中的融合 (1)以时间轴展示辽、夏、宋时期历史大事年表,列出三个政权的并存时间和战争时间,得出结论:虽有战争,以和平为主流。 (2)展示西夏陵出土雕龙栏柱,《龙龛手鉴》书影两幅图片,并进行简单介绍,指出这时文化融合的代表。 (3)展示辽和西夏对华夏民族认同的文字材料,对本子目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辽、西夏和北宋并立时期,各族交往交融、民族认同程度更高,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涵养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 【知识拓展】朝贡制度 联系高中历史知识,并对民族政权并立融合进行补充。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文献记载,西夏境内不仅有党项族,还生活着汉、吐蕃、回鹘、契丹等多个民族。各民族不同的生产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