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二五年初中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6,某朝代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立行政机构 这个朝代是 历史试题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7.某同学在进行明清时期专题复习时搜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 行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8页。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共100 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选择题(共50分) 戚继光像 郑成功像 使用的铜炮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A.维护领土安全B.改善民族关系C.扩大对外交往D.发展科技文化 1.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自己的饭碗里要装中国人自己的粮,我们这样的人口 8.雍正帝明言:“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 大国,不能指望任何国家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下列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 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材料中的“我朝之一统”所采取的措施是设置 的最有力证据是 A.北京人遗址厚达六米的灰烬 A.西域都护 B.市舶司 C.澎湖巡检司 D.驻藏大臣 B.河姆渡、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 C.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 D.春秋时期铁器、牛耕出现 9.从唐朝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经历了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的变化,尤其是明 2.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汉初统治局面”思维导图,其中 清小说创作大放异彩。出现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原因是 “ ”处应填入 A.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文化繁荣 B.古代中国印刷技术的不断提升 提倡以农为本 A.休养生息 措施 C.统治阶级束缚民众思想的需要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逐渐僵化 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B.文景之治 10.下列有关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清单(见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C.汉武盛世 重视“以德化民” D.光武中兴 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日期 拍卖行 拍卖品描述 3.如右表是《中国通史大师课》某一章的目录名称。该章的标题是 第五节八王之乱 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一批8件:一 1861.7 A.盛世气象 大汉王朝 第六节王马共治 佳士得 批23件。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 玺”。 B.盛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 第七节诗酒雅集 C.乱世与异象一魏晋南北朝 第八节陈朝兴亡 1862.6 佳士得 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个大 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D.动荡分裂—五代十国 第九节五族归华 1864.7 佳士得 36件标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 4.唐朝诗人韦庄在《送日本国僧敬龙归》中写道:“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 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这说明了遣唐使 A.可用于说明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诉求B.完整再现英法军队在战争期间的暴行 A.推动了古代日本的社会发展 B.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共同发展 C.对研究战争性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佐证了八国联军疯狂全面侵华的史实 C.促进了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 D.见证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 5.下面图片内容共同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 11.“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辱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 A.民族交融 之见连在一起。”这场运动是 B.科技进步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C.人口增长 12.五四运动…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