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合作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课标解读】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 2.区域认知: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家发展的区域差异性。 3.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说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资料,了解“一带一路”倡导国家之间协作发展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难点) 2.运用资料,掌握“一带一路”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新课导入】 亚欧大陆桥是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荷兰鹿特丹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向西经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和北疆铁路,由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西抵荷兰鹿特丹。新亚欧大陆桥所经线路,大部分是古代的“丝绸之路”,所以又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它全长10900千米,横贯欧亚大陆腹地,沿途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亚欧大陆桥相比,新亚欧大陆桥缩短运距2000~2500千米,到达中亚、西亚各国,优势更为突出。新亚欧大陆桥既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又是联结欧亚大陆的新纽带。说出新亚欧大陆桥沿途经过了哪些重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区。 【自主学习】 一、“一带一路”倡导国家之间协作发展 1.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 (1)资源具有互补性。相关国家资源分布不均衡,具有较强互补性,优化本国资源配置。 (2)地理位置邻近。相关国家,从古至今保持着密切往来,相互依赖程度高。 (3)相关国家合作意愿上升。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态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4)历史基础深厚。古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交流。 (5)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一带一路”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差异。 2.“一带一路”与共赢共享 整体 背景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贸易增长缓慢,各种不稳定事件频出,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质疑的声音逐步增强。可以说,经济全球化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在此大背景下,“一带一路”作为新型国际合作大平台应运而生,对于推动和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 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①背景: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聚焦全球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 ②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③目标: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在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同时,更加倡导包容性发展 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①原则:共商、共建、共享 ②国际合作理念: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倡导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意义 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聚焦根本性问题—发展,倡导政府间合作和政策沟通,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各国间相互贸易和投资,完善金融合作机制和保障体系,推动各国人民友好往来,致力于实现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及成果共享 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尊崇“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强调在维护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 促进沿线各国的共同繁荣 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既可提升我国自身发展动力,也可让相关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